如果沒有錄影帶市場,“七”和“格鬥俱樂部”進入院線之後,就將被徹底埋沒,可能再也沒有人能夠發現。

換而言之,也就沒有現在的衛徹了。

也就是說,衛徹最為信任最為仰仗的院線,也有著自身的侷限,並不見得適合所有作品,大熒幕也有侷限。

那麼——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流媒體打破大熒幕的侷限、打破院線的地域限制,更重要的是,打破商業束縛,給予獨立電影、藝術電影、邪典電影一個展示平臺,那又會發生什麼呢?

衛徹,無法控制地心潮澎湃起來。

衛徹相信陸潛的話語,不僅相信,而且五體投地。

儘管衛徹一再告訴自己,不要被這些表象所欺騙,應該看行動,否則,言語再天花亂墜也都是虛的。

但衛徹願意相信陸潛。

一種直覺。

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但陸潛的真誠與直率,在面對面的交談中,說服了衛徹。

陸潛,目光清澈而明亮,始終直視衛徹的眼睛,沒有閃躲沒有迴避,由內而外傳遞出來的力量是如此凝練而真實。

“所以,我們的重點就在於,源源不斷提供原創作品,儘可能覆蓋更多訂閱使用者,特別是資深影迷們。”

“至於題材、型別、風格等等都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至少不是最重要的。”

“也許——我是說,也許,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經營了一年兩年以後,意識到這一套可能不管用,結果我們還是必須回到現實,開始製作更多迎合市場的作品,然後和其他大型電影公司一樣,泯然於眾人。”

“但是,我想要嘗試看看,哪怕只有一年兩年,我也想要嘗試看看。”

誠實,率真。

陸潛沒有否認自己的“理想主義”,他也不確定回聲的構想,是否能夠成功,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也許他們會成功,也許不會。

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陸潛已經做好嘗試的準備,回聲,已經邁出堅定不移的第一步。

衛徹無法控制地心潮澎湃起來,他喜歡陸潛描繪出來的藍圖景象,哪怕飛蛾撲火,也想要嘗試看看。

衛徹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十八歲,那時候,無法無天、沒有膽怯、沒有恐懼,懷抱著一腔熱血就埋頭前衝,只是為了“一個可能”——

用任何一點點理智思考都知道難以實現的一個可能,但是,年輕就是資本、青春就是籌碼,他們就這樣橫衝直撞,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微弱機率,頭破血流、粉身碎骨。

然後,衛徹就創作出了“七”,又創作出了“格鬥俱樂部”。

在蘭川兜兜轉轉這些年,儘管衛徹依舊有著自己的堅持和信念,但他再也找不回曾經那個無知無畏的自己。

一直到此時此刻,靈魂深處那個沉睡的孩子,似乎又甦醒了過來。

現在,衛徹終於能夠確定,回聲和入宅是兩回事。

原因很簡單。

因為陸潛。

一個“陸潛”的存在,就定義了本質的不同。

衛徹意識到,這個發現非常有趣——

以前,他認為回聲唯一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擁有陸潛,但是,所以呢?他並不認為陸潛有什麼特別的。

此刻,他相信回聲唯一的特別之處就是陸潛,因為陸潛的個人魅力和信仰賦予回聲一個全新的靈魂。

所以,原來愚蠢的始終都是他自己?

衛徹的嘴角輕輕上揚起來。

但陸潛沒有讀心術,他沒有能夠確定衛徹想法的改變,所以,他還是需要繼續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