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你提起的意見,我們應該以春季檔和秋季檔為主要陣地,開啟局面,這件事,我們公司內部展開會議深入討論,然後又和大門影業、雄獅影業分別展開了合作會議討論,初步確定了接下來的上映計劃。”

“我們都認為,這計劃是可行的,但如果想要在春季檔和秋季檔真正站穩腳跟,就應該向大門影業學習,在這兩個檔期建立品牌效應。”

“就好像冬天就想起恐怖電影然後就想起大門影業這樣的模式,在觀眾的腦海裡建立一個條件反射的聯想,進而確立我們廠牌的形象。”

藍鯨影業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流媒體平臺。

但並不僅僅如此,藍鯨影業不會像入宅一般成為一個純粹的流媒體公司,流媒體只是他們的發行渠道之一,從本質來說,他們依舊是電影製作公司。

自然而然,對於藍鯨影業的未來規劃,也是最近一段時間,陸潛和紀敘在思考的問題。

伴隨著蘭川記者協會和韋維落馬的動盪,確實為藍鯨影業贏得了更多機會,他們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計劃;但除此之外,電影市場依舊是他們的根本,藍鯨影業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下,陸潛提出了一個想法:

和大門影業瞄準假期檔/冬季檔展開佈局的方式類似,藍鯨影業也許可以從春季檔和秋季檔之中尋找到突破口。

想法本身,並不稀奇。

整個蘭川成百上千的電影公司裡,估計每家公司至少曾經一次有過這樣的想法,畢竟一年四季的檔期也就那麼多,現在被金字塔頂尖瓜分過後,留給其他中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間,就是那麼巴掌大小。

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電影公司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樣的想法,他們的發行策略,說好聽一點就是隨機應變,說難聽一點就是沒有策略,基本是哪裡看到空檔就哪裡鑽,類似於游擊戰,沒有一個全盤佈局。

原因嘛,很多很多,解釋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但其中一點就是,春季檔和秋季檔的蕭條不是沒有理由的。

電影,想要成功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撇開口碑、宣傳、卡司等等不說,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一種娛樂的氛圍,暑假、新年、情人節等等節假日的洶湧人潮,這才能夠為電影院帶來客流,這也是檔期的意義。

但春季檔和秋季檔,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始終缺少這樣的“氛圍”,簡單來說,缺少營造群眾基礎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年來,其實春季檔和秋季檔一直都會出現黑馬爆款,隔三差五就會小小爆一次,畢竟缺少激烈競爭,作品脫穎而出的難度也比較低,就好像去年的“火星任務”,不經意間就爆了。

然而,始終沒有形成氣候。

所以,春季檔和秋季檔依舊是群雄逐鹿的一片混戰,競爭格局全面開放,七大電影公司也都不會太在意。

中小型公司想要打破大型電影公司的封鎖,見縫插針地尋找生存空間,春季檔和秋季檔總是首當其衝。

沒有例外!

如果訊息走漏,業內聽聞藍鯨影業準備精準定位春季檔和秋季檔,估計沒有人會在意,因為太稀疏平常。

準確來說,他們應該都在等著藍鯨影業栽跟頭。

那麼,陸潛的提桉,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藍鯨影業和其他前仆後繼的無數電影公司又有什麼區別呢?

答桉就在於:陸潛。

藍鯨影業擁有陸潛,一個用實際行動證明,“大腦才是新時代性感”的男人,一個用智慧重新定義電影的男人。

陸潛的想法,並不是驚世駭俗、天馬行空,往往都是有跡可循的,但他往往能夠在現有普通想法的基礎上,增加一點點靈感一點點火花,然後事情就變得不一樣起來。

這次,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