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此以往,真正具備能力和實力的藝人們,生存空間就將被進一步壓縮,音樂和電影等等藝術作品的平均質量也將進一步下探底線,這對於整個娛樂產業、藝術創作都有毀滅性的打擊,必須給予重視。

現在,流量已經客觀存在,甚至衍生出流量藝人的類別,所以,行業應該如何看待流量?又應該如何區分?

“流量藝人”,未來又應該如何在行業找到自己的位置?藝術創作,又應該如何在流量時代繼續進行下去?

一點、一點地,討論就全面擴散開來。

其實,討論一直陸陸續續都在發生,但因為流量藝人的狂熱粉絲們在社交網路之上擁有絕對話語權,每次討論才剛剛萌生苗頭,就會被這些粉絲們蠻不講理地打斷——

他們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動作,不僅在為自己的偶像樹敵,進一步讓流量藝人們與真正的業內頂尖導演和製片人們漸行漸遠.

而且也在破壞自己偶像的未來,畢竟,流量藝人就如同一年一季的稻子一般,成熟了就割掉,然後再換一茬,除非他們能夠在“帶貨”之外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這次,依靠著陶染的流量,也依靠著陸潛的影響力,整個討論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

包括湯均一、梅林雲等等業內大老們也紛紛發表觀點,然後討論才終於來到聚光燈底下,折騰出了一些規模。

當然,陸潛就沒有負面影響嗎?

不可能。

陸潛面對陶染的強硬態度,骨子裡的驕傲和清高展露無遺,這也引起諸多爭議,即使撇開是否喜歡陶染不說,陸潛的態度也能夠引發一系列不滿和吐槽,這又再次為陸潛樹立了更多敵人,超乎想象。

但陸潛在乎嗎?

事實就是,一點點影響都沒有,他甚至不屑做出任何回應和辯解,就這樣放任輿論發酵,似乎樂見其成的樣子。

樓南這才意識到,顯然,陸潛正在下一盤棋,陶染試圖踩著陸潛的肩膀上位,卻反而成為陸潛鋪陳下一步藍圖的契機。

果然。

有些人下棋,看的是下一步棋;有些人下棋,謀劃的則是整盤棋。

又或者說,陶染以為自己是下棋之人,卻從來不知道自己只是一枚棋子。

這也進一步確定樓南以後看到陸潛繞道就走的決心,堅定不移地,那是一個絕對不能招惹也不想招惹的物件。

有人嘲笑樓南的小題大做,“你拿到了獨家,不是嗎?你讓那個自命不凡的導演栽跟頭了,不是嗎?”

但樓南沒有反駁,只是笑笑,看著那些年少無知的同行們,就好像看著曾經的自己。當初他們挑釁莊博,莊博卻但笑不語,那時候莊博應該也是同樣的心態吧。

相信他,他經歷過的。

不過,這些都已經是後話,一直到話題風潮達到全新高點,藍鯨影業公佈流媒體平臺的下一步計劃,人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此時此刻,樓南依舊在逃命,咖啡屋依舊在湧動,窸窸窣窣的視線互相交錯著,面面相覷,卻沒有人能夠理清思緒——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大抵就是如此。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偷偷摸摸注視著陸潛,然後期待著陸潛的下一步動作。

誰來猜猜,陸潛接下來會如何對付陶染呢?

等等,以陸潛的姿態來看,應該會徹底無視陶染,就像樓南一樣,放陶染一馬吧?陸潛總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毆打陶染一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