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沒有開口,陸潛到底正在做什麼?

權衡。

客觀來說,剛剛這次拍攝,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非常非常出色,從運鏡到構圖再到光線最後到表演,整個劇組齊心協力, 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最終碰撞出火花,完成一次過山車式跌宕起伏的拍攝。

困難始終存在,但他們克服了,將陸潛腦海裡最誇張最絢爛最浪漫最離奇的想象畫面演變成為現實。

前前後後忙碌了這些天,這一次拍攝, 毫無疑問是最優秀最完整的,接近完美——

現在就宣佈收工也沒有任何問題。

陸潛是真心的,這一遍, 確實可以透過,投入後期製作,他相信林漢洲能夠感受到隱藏在鏡頭裡的韻律。

那麼,陸潛在遲疑什麼呢?

“接近完美”,並不等於完美,只是“接近”而已。

這場戲,是否還有改進空間。

當然有。

其一,雷諾的武打動作,他已經非常非常努力,使出洪荒之力,可以看得出來,背後傾注無數汗水。

但不要忘記了,連續拍攝兩部“突襲”,陸潛的眼光被管舟和洪家班慣壞了。

雷諾的動作戲份, 還是不夠輕盈、略顯笨重:

有些部分,是演員自己的原因,專業和不專業的區別, 由管舟來表演的話, 更加流暢也更加瀟灑。

有些部分,則不是演員的問題,哪怕管舟來,也還是需要藉助威亞的幫忙,打破地心引力的束縛。

平時,這些瑕疵,完全可以透過剪輯來掩飾,讓“剪輯”成為演員武打動作的刺激因素,增加視覺衝擊感;然而這是一鏡到底,非專業人士的笨重還是能夠看出來,某種程度上,對整個畫面有些影響。

解決辦法也並不困難。

要麼,替身演員上陣;要麼,從一鏡到底之中擷取出相對應的片段,單獨拍攝,應該用威亞就用威亞、應該用替身就用替身、應該更換角度為後期剪輯提供素材就更換角度,沒有必要死板地固守。

要麼……重新拍攝一次,細節部分和雷諾單獨討論,看看他是否能夠注意, 做出改進。

其二,構圖和運鏡。

整個框架和脈絡沒有問題,但鏡頭質感方面,陳子洋還是缺少一點生命力,和陳慕相比,機械感比較明顯。

當然,這不會影響電影質量,但陸潛還是想看看,陳子洋是否能夠挖掘出更多東西。

其三,燈光。

主要就是“十面埋伏”那場戲,陳子洋很努力、蘇子一很盡責,但在陸潛看來,畫面質感還是欠缺一點。

其四,則是一點點額外靈感。

在整個一鏡到底的鏡頭裡,陸潛希望增加一個俯瞰鏡頭。

也就是鏡頭升空,從搖臂攝像機轉移到無人機,和“突襲”開篇有異曲同工之妙,由點到面,再由面到點。

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鏡頭從死侍身上轉移,俯瞰整個戰場,不僅僅是鋼力士和音波彈頭納入畫面,阿賈和莎莎也是。

縱覽全域性,呈現出一種恢弘之感,本來聚焦在死侍身上的鏡頭,上升到宇宙層面,頓時讓生命渺小起來;而後再次回到死侍身上,製造出一種命運的無奈和苦澀——

死侍和莎莎,他們的愛情,註定是一個悲劇嗎?

在這部電影裡,肯定是團圓大結局,死侍救出莎莎,儘管阿賈告訴死侍,他的容貌再也恢復不過來,但莎莎根本就不在乎,她所深愛的是那個韋德,與容貌與外型無關,他們的愛情終究還是圓滿。

然而,這就是全部嗎?

在死侍遭遇改造之後,其實他就已經被捲入變異人的戰爭,他的意願已經不再重要,命運之輪已經開始運轉。

儘管死侍玩世不恭、桀驁不馴,但是,他的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