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 掌控全域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一部分,當然是後期剪輯,陸潛會將自己的構想告訴林漢洲,然後由林漢洲來賦予剪輯獨特魔力。
另外一部分,則是實際拍攝,這需要大量大量大量的鏡頭素材,有條不紊地將劇情、人物、空間全部梳理起來。
為了做到這一點,所以陸潛選擇先拍攝一個“框架”,然後順著脈絡,將不同呈現方式的鏡頭完成組合。
此前在蘭川攝影棚的彩排,不僅僅是為了劇組工作人員尋找到最合適的拍攝方式,同時也是為了陸潛自己:
他需要梳理畫面、梳理架構、梳理脈絡、梳理整個拍攝程序,如同審視棋局一般,他需要提前完成十步到十五步的佈局,然後將自己的拍攝意圖隱藏在看似混亂的日常工作裡。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挑戰。
對陸潛自己來說,也不例外,他需要明確,每一次拍攝的意圖和目標,每一個畫面最終的位置和角度。
陸潛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自然而然地,在工作過程中,陸潛也難免手忙腳亂,也難免不太熟練,連帶著劇組的工作流程也有些混亂。
這才導致陳慕、蘇子一等等熟悉陸潛工作模式的專業人士們也浮現出諸多問號。
但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潛感受到導演工作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不僅沒有煩躁,反而越發亢奮起來。
“排程”,這將是“死侍”這部電影給予陸潛提出的全新考驗。
話題,重新回到蘇子一的疑惑上來。
陸潛也注意到了,一鏡到底的成品質量,並不完美,特別是燈光,小小的瑕疵隨處可見,但陸潛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
一方面想要實地拍攝,一方面想要製造出鮮明對比的效果,一方面想要一鏡到底,一方面想要排程全場。
太貪心了,很難很難方方面面兼顧。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陸潛認為,一鏡到底的拍攝質量沒有必要吹毛求疵,而是根據自己的全盤佈局,一鏡到底的畫面裡需要保留到電影裡的部分,確保拍攝完美,只要這些畫面完美,就沒有問題了。
2k
至於那些略帶瑕疵的畫面,後續拍攝的畫面全部都能夠替換掉,簡單來說,這些“瑕疵品”本來就是不需要的,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反正,後續拍攝就不再是一鏡到底了,而是分鏡拍攝,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慢慢凋琢,即使重拍多次,代價也沒有那麼昂貴、牽扯也沒有那麼廣泛,劇組應該就能夠負擔了。
這,就是陸潛腦海裡的算盤。
所以,陸潛依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只是,作為導演,他必須學會取捨、學會平衡、學會精打細算。
如果可以的話,陸潛也希望一幀一幀地製作出完美畫面,這樣後期製作就簡單多了,不需要連帶著林漢洲也跟著束手束腳起來;但現實問題就在於,他不能,所以,他必須找到更好的方式呈現出最好的版本。
“雄獅影業那個小氣鬼,斤斤計較,苦巴巴地就給我們那麼多預算,但我不能服輸。”
“我必須尋找到更好的方式完成自己腦海裡的作品,亮瞎他們的眼睛,然後,拒絕拍攝續集,讓他們一個個捶胸頓足地哭天搶地。”
看著眼前眉飛色舞、眼睛明亮的陸潛,眾人一個個毛骨悚然汗毛倒豎,恐怕只有蘇子一一個人笑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