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 特別企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直到“娛樂週刊”醞釀了三天,終於準時將採訪影片釋出,網友們才意識到——
居然不是!
四十五分鐘。
非常非常紮實的四十五分鐘,驚喜滿滿當當的四十五分鐘,然後,網友們就集體轟動了。
乾貨!
居然全部都是乾貨!
“娛樂週刊”著實太良心了,四十五分鐘,沒有任何一分鐘是濫竽充數的,絕對令人大開眼界。
而且,預告片裡的內容居然不是重點!真正值得注意值得討論的內容,全部都在正片,精華都留在了後面。
難怪!
此時網友們才恍然大悟,難怪“娛樂週刊”如此自信,因為他們知道此次採訪的效果,遠遠超出了預期。
採訪影片簡單提煉總結過後,可以分為兩個重點:
首先,劇組成員。
從管舟到洪元和,另外還有陳慕、白誠、蘇子一、紀敘等等,悉數出鏡。
沒有插科打諢,沒有搞笑划水,沒有寒暄客套,全部都在老老實實地討論電影拍攝的相關技術問題。
對於網友們討論熱度最高的幾組鏡頭展開剖析,從設計到構思再到彩排演練,然後拍攝過程中遇到難題,糾錯、調整、修改,最後演變成為呈現在大熒幕上的完成版本。
一幀一幀地進行專業剖析,甚至被網友們調侃為,
“電影學院教學錄影帶”。
但重點就在於!
完全不枯燥。
“娛樂週刊”也好,“突襲2”劇組也罷,大家都是有備而來,一問一答的訪談,著重講述靈感的碰撞和技術的難題,而不是實際操作和具體難題。
這就好像魔術揭秘一樣。
關鍵在於魔術的原理,而不在於如何將這個魔術天衣無縫地呈現出來,進而製造出一種“我只要觀看了這個揭秘影片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這個魔術”的錯覺,十萬網友個個都是魔術大師,嘴炮王者。
但專業人士就知道,理解原理,並不意味著就能夠完美執行,否則,導演這份工作也就沒有任何門檻了。
不過,這就是“娛樂週刊”需要製造出來的效果,讓網友們產生一種親近感和探秘感,揭開神秘面紗之後——
疑惑,解開了,於是,觀眾們又迫不及待地再次進入電影院,看看那些畫面那些鏡頭是如何呈現的。
其次,陸潛。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陸潛的話語內容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完全圍繞著“突襲2”展開。
陸潛沒有迴避喬福永的存在,並且主動點出喬福永對於這部電影的貢獻:
當他中途接手導筒的時候,不可能徹底推翻喬福永的拍攝素材,但也不可能延續喬福永的風格繼續拍攝下去,所以,如何根據喬福永的拍攝素材,進行重新解構,這也成為陸潛首當其衝的第一難題。
“突襲2”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和前作如此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喬福永的存在,迫使陸潛必須另闢蹊徑地開啟局面。
自然而然,攝影、燈光、動作、音效、剪輯等等部分,全部都需要開啟全新局面。
靈感和創作,碰撞與整合。
這也是陸潛不斷強調的重點。
毫無疑問,“娛樂週刊”對於整個特別企劃的定位是清晰而準確的,最終與整個劇組碰撞出來的火花也就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這依舊不是全部,還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