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 無形壓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業內,關於“突襲2”製作成本和宣傳費用的猜測,著實不少,主要就是因為劇組在製作過程中經歷太多波折:
七百五十萬,這是普遍觀點。
藍鯨影業也遲遲沒有公佈官方數字,看來陸潛和喬福永兩位導演的交替,確實導致劇組成本支援陷入混亂,需要慢慢理清,這也直接導致了業內人士們根據不同訊息渠道作出不同判斷。
五百萬、九百萬、一千五百萬、三千萬等等數字都有傳聞,而且每家媒體都非常確定自己的數字是正確的。
其實,藍鯨影業內部已經完成最後清算,“突襲2”的製作成本確實“超支”,替換喬福永的後果初步顯露:
一千兩百萬。
儘管單純從數字來說,藍鯨影業目前為止製作成本最高的依舊是“愛人”,但“突襲2”的最終支出還是超出了成本。
對此,陸潛非常不滿。
倒不是不滿意支出數字,而是打亂計劃。
單純以支出數字來說,“突襲2”的製作成本在蘭川就是幼苗水準,甚至就連摳門的七洋傳媒都要更加大方。
雅文吧
但是,計劃已經制定好,就必須按照計劃進行,否則最初為什麼制定計劃呢?
特別是對藍鯨影業這樣的小公司來說,他們的活動資金有限,一切都需要按部就班,一個偏差就可能導致一連串後續影響——
其中,藍鯨影業只有少數高層知道的一件事就是,蘇長亭為流媒體平臺注入資金,成為藍鯨影業邁出下一步的啟動資金。
對此,陸潛非常非常看重,他不希望糟蹋蘇長亭的心意,如果就連一個電影專案的預算都可能被打亂,那麼整個流媒體平臺的規劃呢?他們缺乏經驗,也缺少底氣,這就意味著,每次犯錯都需要更加重視。
在“突襲2”後期製作期間,陸潛全程低氣壓,以至於紀敘都不敢多說什麼,藍鯨影業上下更是噤若寒蟬。
然後——
“突襲2”爆了。
其他作品,製作成本動則十億、十五億,“正義曙光”的製作規模更是達到十八億,瞄準著一百億的票房全力衝刺。
“突襲2”卻憑藉著區區一千兩百萬,就順利突破一百億門檻,平平無奇、信手拈來,好像也沒有什麼困難的。
這……
也難怪,就連藍鯨影業自己的職員們都不敢相信。
比起一百零三億的票房數字來說,製作成本的低廉才是最震驚的部分,這也意味著收益比將書寫全新記錄。
然而,事情真實發生了,就這樣發生了。
儘管暑期檔群星雲集、粉墨登場,但“突襲2”已經一馬當先地成為年終票房排行榜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嗡嗡嗡。
整個蘭川都轟動了。
隨後。
“光影世界”撰寫了一篇專題稿件,對“突襲2”進行分析。
針對這部作品成功的主觀和客觀原因展開深入剖析,並且講述復古動作電影全球風潮的背後內在原因。
最最重要的是,以“突襲2”為模版,深入文化現象的背後,分析“陸潛”正在成為新生代影迷全新信仰符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