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同行襯托。

如果不是“正義曙光”太令人失望,如果不是暑期檔作品太拉垮,“突襲2”也不至於得到越來越多讚譽,就如同佳釀一般,越陳越香。

總而言之,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

亞軍,停留三週。

季軍,停留一週。

亞軍,又重新殺了回來,並且再次停留三週。

季軍,停留三週。

前五,停留五週。

此時,“正義曙光”已經宣告全面下線,即使想看,電影院也沒有排片了,但“突襲2”依舊在榜單前五名。

所以,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麼沒有人再繼續討論“正義曙光”了,網路時代的人們忘性最大,一個轉身可能就拋到了腦後,和金魚記憶差不多。

正是在如此追捧之下,“突襲2”,在全球週末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整整停留二十週;院線放映週期更是拉到三十週,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就連暑期檔電影都已經陸陸續續下線,這部電影研究堅挺。

當頒獎季已經徐徐揭開羞澀的面紗,“突襲2”也還是出現在新聞媒體的焦點位置,宣告電影持續打破記錄的壯舉。

最終——

“突襲2”全球票房,不負眾望地突破一百億,定格在一百零三億四千兩千萬的位置上,書寫全新記錄。

截止到目前為止,電影歷史長河裡,一共只有七部電影達到如此高度:

“未來同盟”,“世紀巨輪”,“絕地武士”,“侏羅紀之地”,“騎士聯盟”,“騎士聯盟2”,“黑暗騎士:混沌”。

以上,就是全部。

“絕地武士”磨磨蹭蹭、磨磨蹭蹭,最後也還是沒有能夠超越“未來同盟”和“世紀巨輪”,在影史票房榜單上,位居第三。

“侏羅紀之地”則是“侏羅紀樂園”系列重啟之作,去年登場之後,爆發出難以置信的能量,暫時位居影史第四。

再然後!就是過去十年橫掃市場的超級英雄電影們了。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如此成績,這都是一份榮耀,因為這意味著,電影打破文化、地區、年齡的種種限制,在所有觀眾之中都得到認可,最後才收穫瞭如此票房成績。

2k

一種肯定!

現在,這份榜單又出現了第八部作品,“突襲2”。

轟!

轟轟轟!

全員震驚!

就連藍鯨影業上上下下也沒有預料到,“突襲2”居然能夠創造如此輝煌,用屈雨時的話語來說就是,

“這真的不是愚人節玩笑嗎?”

一個小小的熱知識,就能夠解釋屈雨時的話語來源了:

此前七部票房突破百億里程碑的作品之中,製作成本最低的是“侏羅紀之地”,“僅僅”耗資十億完成拍攝。

換而言之,百億俱樂部,基本就是大片俱樂部。

那麼,“突襲2”呢?

業內相關傳聞持續不斷,但藍鯨影業內部知道正確答桉,“突襲2”經歷換導演風波,還動作了部分電腦特效製作,所以成本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低,許多媒體的預測都是錯誤的,最後的準確數字應該是:

一千兩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