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就好像提前說好的一般,完美地平均分佈,再次將首映式結束之後的愛憎分明推向一個全新高度。

喜歡的,不少,但評分好像也沒有那麼高,最高分也只是七十五分。

討厭的,不多,而評分則非常慘烈,最低分直接給出十分,而且是兩家不同媒體。

主要評價,全部集中在中評位置,換而言之,喜歡不起來,但也不至於憎恨,也就落得一箇中庸。

不過,中評的分數卻非常非常可怕,主要集中在四十分到六十分割槽域,最終結果的慘烈也就是可以想象的了。

四十四分。

媒體綜評,只有四十四分。

當然,這依舊屬於中評,而不是差評,只是,看著分數,著實有些慘不忍睹,是不是中評也已經不在重要。

等等!

也許,這只是專業媒體太過苛刻太過挑剔,刻意刁難?

那麼,大眾媒體呢?他們的品味和普羅大眾更加接近,是否更好一些?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大眾媒體甚至比媒體綜評還要更加慘烈——

美味佳餚。

美味度,29%,評分3.1。

流行度,63%。

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由普羅大眾投票的流行度就要突破及格線,不過,沒有打破下限也已經相去不遠了。

慘!

慘絕人寰!

即使有人並不看好“正義曙光”,卻也沒有預料到結果如此慘烈,簡直堪稱近年來遭受差評最嚴重的作品之一了。

深入分析,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創作理念”的衝突。

流光影業,太心急了,他們試圖快速追趕神奇影業的腳步,不管不顧就將一眾王炸梭哈,全然沒有經過鋪墊、醞釀和推動,然後就希望觀眾買賬。

不要忘記了,神奇影業也是經過前後五年多部電影佈局才迎來“騎士聯盟”全面井噴的。

同時,施文勳是一位具有風格化的導演,但是他的強項在於將情緒和思考風格化的呈現,並不在多線交織、人物群像的營造。

在他的手中,人物是弱於劇情的,人物設定和具體面孔最好演變成為一個符號,然後碰撞出哲思,最後蘊含在畫面裡。

偏偏,“正義曙光”一下子就呈現偵探漫畫的三大巨星,張本卿飾演的黑暗騎士更是首次登場,他需要呈現角色的形象和魅力,並且超越此前“黑暗騎士”帶給觀眾的深刻影響,難度可想而知。

也許,施文勳能夠拍攝出好看的電影,卻並不見得適合“正義曙光”。

這才導致了作品的失敗。

然而,觀眾們看不到整個內在聯絡,他們只能簡單地表達不滿,罵施文勳、罵流光影業,還有罵張本卿。

對張本卿來說,這確實是一場災難。

從他接手黑暗騎士這個角色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承受巨大壓力,然後一直到現在,“正義曙光”的失敗以及黑暗騎士這一角色遭遇鋪天蓋地的罵聲。

而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愛人”才剛剛挽回了一些口碑,“正義曙光”又再次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糟糕。

網友們隔空對著張本卿喊話,“不如去看看‘突襲2’吧。”

又何止是張本卿呢

“突襲2”珠玉在前,“正義曙光”也就被踩入泥濘深處,這場災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