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三月,陽光正好,第四個週末,全球票房排行榜依舊沒有遲到,準時公佈——

冠軍,“突襲2”,六億零六百萬,跌幅17.89%……

嗡嗡嗡。

一陣轟鳴,潮起潮落,洶湧澎湃,整個蘭川直接炸鍋,歡呼與尖叫、驚歎與錯愕全部交織在一起。

歷史,再次誕生——

首映週末票房十億以上,卻在上映第三個週末交出低於20%的跌幅資料,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準確來說,在此之前,首映週末票房達到七億以上的作品,上映第三週的最好跌幅成績是去年年末上映的“絕地武士”,39.5%,基本與第二週的跌幅持平,這也成為電影書寫歷史新高的最佳推動力。

換而言之,第三週票房跌幅,不要說20%了,就連35%的作品都沒有,一部都沒有。

一直到現在。

歷史,被重新書寫,填寫一個重要的空白;而且,考慮到“突襲2”的製作和宣發成本,全部疊加起來沒有超過一千萬,這也徹底顛覆整個電影行業對於電影製作、宣傳發行的認知,震撼餘波,這才開始。

即使撇開首映週末票房資料、即使撇開跌幅數字等等前提,單純以上映第三週週末票房的資料展開閱讀,“突襲2”也能夠上升到歷史第二位——

僅次於“絕地武士”。

首映票房高達十七億三千五百萬的“絕地武士”,儘管跌幅數字沒有“突襲2”那麼驚豔,但基礎數字高,來到第三週依舊爆發出六億五千萬的週末票房,險勝“突襲2”,繼續保持第三週票房的歷史紀錄。

轟!

轟轟轟!

任何語言,任何詞彙,任何讚美,此時此刻都變得蒼白,只有震撼和衝擊,在腦海裡久久迴盪轟鳴。

也就是說,放映進入第三週,“突襲2”不僅沒有漸漸勢弱,反而再次吸引一批全新觀眾走進電影院表示支援。

“娛樂週刊”的專訪,居功至偉!

誰都沒有想到,一出精心策劃的幕後花絮,居然能夠製造出如此效果,甚至帶出一系列連鎖流量。

專業人士們紛紛對市場表現進入深層分析,隨後發現——

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突襲2”,並不是“絕地武士”那樣的超級大片,從本質來說,人們對於這部電影的期許,依舊是B級電影。

上映之初,第一時間湧入電影院的觀眾,要麼是系列電影愛好者、動作型別電影愛好者,要麼純粹是陸潛的影迷,首映週末票房的爆發,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年復古動作電影熱潮和陸潛狂飆人氣的一種折射。

然而,伴隨著口碑的蔓延擴散,人們漸漸意識到,“突襲2”絕對不是B級電影,而是堪比A級電影的精彩恢弘。

陸陸續續地,對大型商業爆米花感興趣的電影愛好者們,再就是好奇心旺盛的吃瓜群眾和被流量吸引的純粹路人,因為一波接著一波的熱點而投來注意力。

同時,三月電影院幾乎沒有其他作品可以展開競爭,那些對熱點一無所知的觀眾走進電影院消遣時間的時候,視線也輕而易舉就被“好像聽說過”的“突襲2”吸引。

一來一往。

“突襲2”第二週和第三週的票房跌幅也就迎來井噴。

換而言之,曾經被人們詬病為“B級電影”的標籤,在這個桉例裡,反而成為創造歷史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