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誠摯邀請(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冊獎,足足十一次提名,但麥家安始終沒有能夠登臺領取自己的獎項,轉眼,明年就是他入行四十週年了。
然而,更加殘酷也更加真實的是,麥家安並不是唯一一個“被無視”、“被遺忘”的。
另外:
司學芬,服裝設計師,十六次提名沒有得獎。
向守俊,攝影師,九次提名沒有得獎。
舒駿飛,音響師,十次提名沒有得獎。
等等等等。
那麼,是他們的專業素養不夠過硬嗎?
顯然不是。
當然,獎項,或多或少需要一些運氣;而且,頒獎季的事情錯綜複雜,不能簡簡單單就歸咎為一個原因。
諸多諸多錯雜原因之中的一項,就是因為技術部門關注度相對偏低,同時專業門檻更高,即使是演員、編劇或者製片人等等行業人士,也不見得就能夠真正說出各個技術的優劣好壞。
因此,在金冊獎投票的時候,小部分人乾脆就不勾選技術部門的選項,放棄投票;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則順勢勾選——熱門作品就直接勾選, 又或者是和自己選擇的最佳影片保持一致也順便一起勾選。
直接結果就是, 熱門影片往往能夠橫掃獎項,而技術部門真正優秀的作品, 卻未必能夠得獎。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金冊獎頒獎典禮上,率先頒發的技術部門,或多或少就能夠看出最佳影片的熱門走向。
從麥家安開始, 到其他一眾多次提名卻始終沒有能夠得到肯定的幕後技術人員們, 沒有人能夠否認他們的實力和貢獻,於是業內才有了“提名靠實力、得獎靠運氣”的說法,尤其是技術部門,就更是如此。
所以, 陸潛始終堅信著, 獎項是錦上添花,卻不能證明真正的實力;而唯一能夠檢驗作品質量的,則是時間。
有些作品, 紅極一時,卻漸漸湮滅在時間長河裡;有些作品,無人問津,卻如同醇釀一般越久越香,甚至打破時代的桎梏,展現出藝術震懾心魄的力量。
時間,總是以自己的方式細細地、慢慢地雕琢出真相的模樣,經典就是這樣鑄就的, 而人們需要的則是一點耐心, 再多一點耐心。
視線,重新回到麥家安身上。
從構思“愛人”整個專案藍圖的那一刻開始, 陸潛腦海裡就已經有了拼圖:
攝影, 燈光,配樂, 場景, 表演。
全部都不可或缺。
但也恰恰因為如此, 陸潛試圖打破自己的慣性創作思維, 尋求一些不同的化學反應,他才勇敢地打破框架, 讓蘇子一和陳慕他們都自由選擇,是否繼續合作這部作品。
唯一保留的就是白誠。
表面看起來, 白誠在劇組的存在感不強,但事實上,白誠一直都是陸潛創作整個專案過程的第一步。
兩個人一起構建出整個世界,只有“世界”存在了,確定風格確定色彩確定氣質,其他部分才能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