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侍”,藍鯨影業有他們的野心,同樣,陸潛也有他自己的野心。

一方面,在超級英雄電影標誌性的打鬥場面裡,陸潛準備在鏡頭排程和藝術設計層面輸出一些創意,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從“突襲”到“疾速追殺”,洪家班已經展現自己對於不同武打場面設計的能力,一切都基於他們自己的專業,而現在,陸潛則希望稍稍脫離一些現實,充分發揮想象力,賦予打鬥場面一些魔法,畢竟是超級英雄電影。

但不要太過離譜。

超級英雄是超級英雄,超能力已經打破現實了,但如果沒有理論基礎的支援,想象力就會亂成一鍋粥。

糟糕的想象力,比如“速度與激/情9”、“玩命快遞2”。

優秀的想象力,比如“蟻人”、“碟中諜4”、“諜影重重3”。

一個出色的創意但平庸的執行,比如“奇異博士”、“駭客帝國”。

另一方面,在“劇本”和“角色”層面,陸潛也準備植入一些新鮮嘗試——

這句話,又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陸潛看來,“死侍”的劇本,整體而言是相對薄弱的,因為大量空間讓步於嘴炮,以至於角色本身沒有厚度和稜角。

簡單來說,角色太過單薄。

可以粗粗梳理一下故事線:

死侍愛上了一個女人,結果卻發現自己全身癌症命不久矣,然後反派提供一個機會可以改造死侍重獲新生,死侍抓住了機會並且意外獲得超能力,可是卻發現自己徹底毀容,死侍無顏面對自己的愛人,於是苦苦找尋反派希望能夠恢復容貌——

又或者是報仇。

從整個故事的核心關鍵來看,“愛情”扮演重要的位置。

那麼,如果想要說服觀眾,又或者讓觀眾為之感動,那麼“愛情”的描繪也就至關重要,否則“復仇”的動機就站不住腳,整個故事就會變得更加“輕盈”,並且因為全程嘴炮的敘事形式,進一步讓故事變得輕浮。

但問題就在這裡,不僅僅是超級英雄電影,所有商業電影都是如此,留給主角情感的敘事空間非常有限。

看看“死侍”,樹立人設一下、嘴炮一下、打鬥一下,三幕結構的電影基本就已經沒有多餘空間慢慢醞釀了。

除非陸潛想要拍攝一部一百八十分鐘的超級冗長電影,否則保持電影時長輕盈的前提下,確實沒有更多敘事空間;而且,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超級英雄電影,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應該不是為了看他們談情說愛的。

顯然,“愛情”的筆觸,必須有,卻不能太多;點到為止,又必須至關重要。

也許有人會說,陸潛在“突襲”的時候就做到了,對兄弟情的刻畫非常出色,但拍攝電影是這樣一回事,創作是沒有模版的,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專案,也就意味著一切必須推翻從頭開始,此前可以成功一次,並不代表可以複製黏貼自己的成功——

可以複製的,不是靈感,而是模版。

“死侍”,這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至少在陸潛的腦海裡應該是全新的,必須從零開始。

不過,陸潛的大腦保持清醒,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陸潛才想要做一些新鮮嘗試。

陸潛的靈感,來自於埃德加賴德以及經典歌舞電影“雨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