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如期而至(第1/2頁)
章節報錯
“徹夜狂歡,徹夜派對,‘愛人’首映式點燃穹頂影院之夜!”
“‘愛人’首映:全場起立鼓掌整整五分鐘,讚譽狂潮!這是一場宣傳公關活動,還是陸潛作品的再次勝利?”
“在萬眾期待之中再次引爆期待,陸潛又一次迎來標準結局。”
“年末又一種子選手登場,蘭川的視線全部朝著穹頂影院聚集。”
“‘絕地武士’依舊是電影院裡最強大的競爭者, 那麼,‘愛人’是否能夠帶來全新變化?”
“狂歡之夜,超過五百名狂熱影迷聚集在穹頂影院徹夜狂歡到天明。”
轟……轟轟轟!
鋪天蓋地。
次日清晨,可以看到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地全部朝著“愛人”聚焦,更準確一點來說,朝著穹頂影院聚焦。
首映式結束之後, 依舊有著大量影迷聚集在穹頂影院門口——從首映式到電影正式全面公映還有超過二十六個小時。
這也意味著, 錯過首映式的影迷們還需要耐心等待;同時,剛剛結束首映式的影迷們想要再次觀看電影的話也需要耐心等待。
但是,期待和熱血也始終在沸騰著,無法平復——
特別是陸潛在映後互動環節裡回答了李爾的問題,站在全域性角度解讀“遊客”和“愛人”兩部電影的核心,這就相當於在影迷之中投下了一枚原子彈。
“遊客”,目前依舊在電影院裡上映,而且剛剛進入全面公映不久,依舊是討論熱點;誰又能夠想到,“愛人”不僅一脈相承,而且構建出一個更加恢弘也更加龐大的藍圖,這無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話題。
比起傳統系列電影來說,“遊客”和“愛人”完完全全就是兩部電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電影裡的人物和故事沒有任何聯絡,但是它們全部源自於導演腦海裡的一個靈感一個構想,然後透過不同的故事展開探討。
這無疑是更加有趣的也更加深刻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影迷們紛紛留在穹頂影院門口, 熱火朝天地分享著彼此的想法。
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地重新進入電影院,再次觀看“遊客”,然後再結合“愛人”、結合陸潛在映後發表的觀點,進一步深入討論。
停不下來!
於是,難得一見的盛況就出現了。
為此,“蘭川日報”撰寫了一篇專題:
“讓電影迴歸電影——
陸潛到底是怎麼在穹頂影院構建一個光影世界的?”
專題以更加獨特的視角切入近年來關於“電影感”、電影院觀影的討論:
為什麼陸潛的電影能夠得到如此廣泛關注,為什麼陸潛能夠在年輕一代和傳統影迷之間雙雙得到如此讚譽?還有,為什麼陸潛一直堅持在穹頂影院展開首映式?
“蘭川日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
“當我們在爭論‘電影感’的時候,往往過於強調某些技術某些特徵或者某些深度,卻忽略了電影應該是一個整體,無論是電影感本身,還是正在越來越商業化的娛樂性,它們都應該是電影的組成部分。”
“就如同貫穿整整一個世紀的‘商業和藝術平衡’討論話題一樣,我們的焦點難道不應該是,如何讓觀眾感受到電影的魅力?而表現方式和手法、呈現技術和手段,則全部都是通往同一個終點的道具而已。”
“顯然,對此,陸潛有著自己的觀點,但這是否就是正確答桉呢?”
“‘愛人’首映式的當晚,超過五百名影迷觀眾依舊聚集在穹頂影院的門口,徹夜狂歡,只是為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