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潛再次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導演工作,將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干的材料放在一起,最終烹飪出一道無與倫比的爆米花大餐。”

“這一百四十九分鐘時間,觀眾們經歷一場物理層面的過山車,然後再細細回想,又能夠感受到精神層面的跌宕起伏,這位年輕的導演正在一步一步堅定不移地朝著大師邁進。”

一百分。

一次,可能是偶然;兩次,就是必然了。

賀韶光再次給予肯定,相似的評語第二次出現,證明他對陸潛的喜愛和追捧,這也正是奠定了這位著名影評人的立場。

從這裡開始,未來就能夠期待賀韶光更多關注陸潛的作品,顯然,他會非常樂意見證陸潛的一路成長,陪伴著一位導演大師創造更多輝煌。

小書亭

至於是否能夠成功,就只有時間能夠見證了。

賀韶光的影響力,母庸置疑,作為業內最權威也最著名的影評人之一,堪稱輿論領袖,他的每一篇評論都可能引發諸多關注,甚至可能引發討論乃至於爭論。

這次,就是如此。

“大師?這是認真的嗎?”

“綜藝”雜誌的資深影評人楚門站出來了,以一個非常具有話題性的吸睛標題,正式向賀韶光發出了質問。

從“解除好友”到“突襲”,再到“遊客”和“愛人”,暫且撇開陸潛的資歷和年輕不說,純粹深入探討作品本身,四部作品就能夠看出陸潛職業生涯的創作軌跡。

驚悚/懸疑,顯然是陸潛最為擅長的題材,目前為止四部作品的型別稍稍不同,但本質都是驚悚/懸疑。

首先,必須肯定陸潛在視聽語言方面展現出來的才華,無論是沉浸感,還是代入感,都能夠帶來無與倫比的觀影體驗,這是母庸置疑的。

但是,“視聽呈現”,卻只是小把戲而已。

什麼才能夠真正被稱為大師呢?

用影像構建出層次感。

一層,影像與故事、與角色形成共鳴,甚至能夠展現出情緒的色彩與質感。

一層,影像能夠打破精神層面的物理封鎖,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力量,甚至是進一步延伸下去,感受到詩意、哲學、意象等等等等。

一層,影像能夠展現出力量,時而如同潺潺流動的清泉,時而如同湍流不息的巨浪,透過大熒幕展現出從物理層面到精神層面的力量。

苛刻嗎?

當然,這確實非常非常苛刻。

但重點就在於,並不是隨隨便便一位導演就能夠被稱為“大師”的。

楚門在文章裡提出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觀點,“在歷史長河裡,能夠被稱為大師的導演,不少但也不多,每一位都是殿堂級的人物,以電影作為媒介展現藝術的力量。”

“而陸潛?顯然並不在此行列。”

如果文章撰寫到此,那麼楚門的觀點應該能夠贏得不少共鳴。

對於吃瓜群眾們來說,他們不懂專業也不懂藝術,但他們知道,陸潛的根基還是太淺,反正距離大師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重點就在於,楚門在文章的最後發起勐烈的攻擊,甚至是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