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不敗神話(第2/2頁)
章節報錯
首周,一間院線。
次周,四間院線,蘭川兩家,高潭兩家。
三週,四間院線,依舊是蘭川和高潭各兩家。
屈雨時並沒有被人氣泡沫矇蔽眼睛,他清楚地明白:
表面看起來,“遊客”在社交網路的熱度居高不下,呼喚電影快速進入自己城市的院線上映的呼喊聲居高不下。
但其實這些呼喊全部都是湊熱鬧的吃瓜群眾,他們都不是“遊客”的目標群眾,其中願意掏錢買票進入電影院的觀眾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即使真的進入電影院了,他們也大機率不會喜歡,甚至會破口大罵。
對於“遊客”的口碑來說,這些負面評論的聲音,是全球範圍內擴映的最大阻礙。
屈雨時沒有被社交網路的浪潮衝昏頭腦,整個點映和擴映的策略都非常清晰:
以大城市中產階級、文藝青年、資深影迷作為目標,一步一步點映,儘可能地讓好評慢慢聚集起來。
並不是說這些觀眾就不會批評討厭“遊客”了,而是一個比例和機率的問題,這些目標群眾喜歡“遊客”的可能性更高、給出好評的可能性更高,如同文火慢燉一般,讓好評在空中繼續飛一會,形成一個共識——
那就是,這確實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在電影公映前,好評吸引的是期待值,節節攀升的期待值可能更加難以滿足,反而導致電影上映之後的口碑崩盤。
在電影點映後,好評製造的是權威性,十個人一百個人都說這是一部好電影,潛移默化地,大家都會這樣認為,當一千個人一萬個人都這樣說的時候,觀眾可能在走進電影院之前就已經對電影有潛在好感了。
屈雨時正在醞釀的,就是這種勢頭。
七週。
藍鯨影業在小範圍點映的週期,足足拉了七週,以一線城市為主,一步一步地增加放映院線數量,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長度裡,“遊客”也只是在全球範圍內一百三十三間院線可以看到,擴映腳步非常穩健。
一直到第八週,“遊客”才邁出了第一個大跨步,上映院線數量達到五百七十多間;隨後第九周又進一步大跨步,放映院線數量直接突破一千,來到一千三百多間,展現出藍鯨影業對電影票房的信心。
隨後,電影在上映第十四周的時候,上映院線數量達到峰值,在足足一千七百七十九間院線展開放映,在峰值維持了兩週之後,場館數量又開始一步一步減少,這也使得電影的上映週期貫穿整個頒獎季——
始終活躍。
事實,也證明了藍鯨影業放映策略的高明和出色;同時,整整二十三週的放映週期,也證明了觀眾對電影的支援。
如果票房資料糟糕的話,院線不會同意一直放映的,哪怕發行公司倒貼錢,他們也不願意浪費場館。
放映週期的資料本身,就已經證明了票房的優秀,早早就可以預見,陸潛的不敗神話依舊延續了下來。
問題就在於,“遊客”的票房具體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