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今天上午張本卿出走公寓又狼狽迴歸的那場戲一樣,透過畫面邊邊角角的陰影和黑暗角落來調整藍色的深度,進而凸顯出畫面主體的清澈,製造出一種乾淨湖水的透亮之感,然後讓觀眾緩緩溺水窒息。

特別是骯髒的地方,比如垃圾堆,比如髒亂旅館,比如血漿橫飛,比如夜晚,這些濃墨重彩的場景,以藍色作為基調呈現出整個色彩的漸變。

最終效果,應該是透過色塊和色彩的存在,“擠壓”主要角色的活動空間,悄無聲息地,根據戲份以及場景的變化,折射出人物的心理狀態,這對於王斯和艾青兩個角色的人物弧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補充。

其三,他們需要調整光源對比。

尹書堂和陳慕在片場的工作非常專業也非常到位,但終究有些細節無法操控,此時就需要後期製作的幫忙。

他們需要確認光線的佈局、細節的突出,讓人物關係、劇情轉折等等更加細膩也更加生動地呈現出來。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整個後期視覺特效的製作,全部都與細節有關,而且依託在真實場景的拍攝之上完成,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觀眾完全察覺不到視覺特效的存在,但每一幀畫面都和後期製作有關。

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潛和後期團隊的溝通也就越發凸顯出重要性來——

陸潛提出要求和構想,後期團隊根據自己的專業發揮想象力完成創作,靈感碰撞出火花,每一幀畫面都需要細節調整,這樣才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樣片。

樣片,需要重新交給陸潛,由陸潛進行觀看審視,提出意見,再把樣片交給林漢洲,整個後期製作團隊會進行第二遍最佳化處理工作,整個過程就是如此不斷迴圈重複,一直到製作出符合陸潛預想的畫面。

最重要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這些工作全部都在片場拍攝結束之後進行,後期製作團隊聚集在工作室裡,沒日沒夜地進行製作;如果疲倦了,那就暫時休息休息,按照電影公司製作的最後截止期限安排日程就可以了。

但現在,陸潛嘗試“同步剪輯”、“同步後期”工作,除了配樂和音效之外,其他工作全部都跟進劇組的每天拍攝,壓力頓時就來了。

效率,至關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一步跟著一步,一環扣著一環,往往需要當天工作次日完成,然後次日又會產生全新工作,一旦任何一個步驟延後推遲,那麼後續整個製作環節都會被打亂腳步。

劇組拍攝時間是規定的八個小時,但劇組日常拍攝結束之後,陸潛和整個後期製作團隊的工作時間又需要額外計算,即使不到八個小時,四個小時也是基本底線。

另外,陸潛還需要為次日的拍攝工作做安排和規劃,睡覺時間已經被壓縮到兩個小時了。

幸好,紀敘親自過來索證坐鎮,每天的片場工作梳理、各個工作組之間的協調合作、裡裡外外的瑣事,全部由紀敘經手處理,儘可能確保陸潛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電影製作工作裡,避免被瑣事打擾。

否則,還不知道陸潛會忙碌成什麼樣子。

每天晚上,陸潛結束劇組會議之後,就會進入自己的房間,和林漢洲為首的後期製作團隊進行開會。

對於紀敘來說,這就相當於枯燥無味的工作需要日復一日地不斷迴圈,這簡直就是一種殘酷的折磨。

更重要的是,和林漢洲的溝通也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