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這也意味著,改編電影?

在電影產業快速發展進入全面成熟的當下,原創劇本越來越稀少、越來越困難,畢竟電影工業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不同型別不同題材的故事都已經被反反覆覆說透,原創的出彩難度自然成倍上漲。

於是,改編、翻拍,漸漸成為市場主流。

其中,改編的物件也種類繁多,從舞臺劇、、電視劇,到漫畫、遊戲、桌遊等等,甚至還有主題公園的遊樂專案也成為改編的靈感來源,全面覆蓋藝術創作的不同領域。至於好壞優劣,則另當別論。

在外行人看來,“改編”,無疑是更加容易的,因為故事已經具備了框架和血肉,編劇不需要從零開始。

但內行人卻秉持不同觀點,原創和改編,各有各的難度,從技術角度來說,改編的確更加容易操作;可是,“只是改編”和“優秀改編”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哪怕只是想要做到“合格改編”,也非常困難。

原創,難度在於靈感;改編,難度則在於重組。

改編,這意味著編劇需要面對一個完整的故事,但他們需要絲絲入扣地真正理解整個故事,包括故事的框架、脈絡、血肉、靈魂等等,然後勇敢地打破束縛,以自己的方式、以電影的方式重新講述。

為什麼舞臺劇或者遊戲改編的電影,往往看起來特別僵硬?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改編編劇沒有能夠打破原有作品的框架,生搬硬套,結果就等於把舞臺劇搬上電影,不僅沒有任何電影感可言,而且還比不上原版舞臺劇;又或者是按照遊戲關卡來呈現故事,結果還不如玩家自己親自上陣玩一遍遊戲來得過癮。

同樣,為什麼改編的電影,往往看起來特別累贅繁複?

原因並不複雜,一本三百頁,最終編寫成為劇本,可能只有其中不到一百頁的內容,卻又必須整合成為一個擁有完整起承轉合的故事,如果編劇無法讀透原著,無法對情節作出正確的刪減和改編,那麼電影劇本就會變得非常笨重且沒有重點。

和原創相比,改編的難度稍稍不同,但也絕對不簡單。

目前為止,陸潛只嘗試過原創劇本,包括他自己執導的三部作品,還有與大門影業合作的兩個系列;但客觀來說,儘管是原創,不過陸潛自己知道,所有作品都是源自於另外一個時空真實存在的專案,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也算是一種改編。

只是,首次改編一本,壓力和負擔又是另外一種考驗。

“消失的愛人”。

封面,是黑色的;腰封,是紅色的。

一個長髮女人橫躺在地上,凌亂的頭髮遮擋住臉孔,看不清楚面容,只有一個後腦勺留在封面之上。

封面之上只有一句話,“當心,有人說愛你,其實是想控制你”,吉莉著。

不過,腰封之上則留下更多資訊:

“我不愛不夠好的、不愛不認真的、不愛不努力的你。

我不要低水準的你,我值得更完美的你。所以,我要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