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改編難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毋庸置疑,芬奇是一位稜角分明的導演,獨樹一幟的影像風格、鋒芒畢露的偏執頑固、黑暗深邃的思辨能力,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在好萊塢製片廠傳統合作過程中飽受煎熬,磕磕絆絆,撞到頭破血流。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來芬奇拍攝“曼克”的時候,就放棄與傳統制片廠合作,投靠奈飛的懷抱。
那麼,芬奇真正特別的地方,在哪裡呢?陸潛個人認為,能夠被稱為芬奇集大成之作的,應該是“十二宮”和“社交網路”——
前者,展現的是芬奇對於人物心理的細膩和深刻,從焦慮到困頓再到絕望,絲絲入扣地滲透在鏡頭的角角落落,並且透過影像形成一個強大的漩渦,將觀眾吸引其中,觀影結束之後也能夠感受到餘韻。
後者,展現的是芬奇對於剪輯爐火純青的掌控,剪輯、配樂、臺詞、排程等等都與節奏融為一體,每一個畫面都能夠深深感受到情緒的重擊,然後讓每個人物都遁入束縛之中,大幕落下的時候只有一陣落寞。
毫無疑問,芬奇的強項在於人物的剖析和切入,並且用強烈的剪輯帶來難以置信的觀影體驗。
但是,“消失的愛人”卻因為戲劇性太強、反轉太多、懸念太深,反而搶走了芬奇展現個人風格的空間,沒有給予角色太多“沉澱”、“發酵”的機會,如同旋風一般呼嘯而過。
也正是因為如此,“消失的愛人”在角色塑造和敘事重點方面,是失衡的,但恰恰是這種戲劇性卻具有強大的衝擊力,最終作品上映之後,得到觀眾的狂熱好評,然而在頒獎季卻沒有太多收穫——
只有女主角光芒萬丈。
不能責怪芬奇沒有掌控好分寸,而是原著的戲劇性搶走了風頭,於是,芬奇做出取捨,將所有視角落在女主角身上,展現出這一蛇蠍美人的層次和深度,代價就是其他人物都淪為空殼。
那麼,如果由陸潛來拍攝製作的話,他會怎麼做呢?
其實,陸潛有一個想法,徹底顛覆芬奇版本的想法。
首先需要提一個問題。
為什麼芬奇版本“消失的愛人”,所有戲份重量全部都堆積在女主角身上?
原因並不複雜。
在原著故事裡,女主角是一個冷靜到近乎殘酷的性格,面對丈夫出軌,面對丈夫不求上進,面對婚姻走入死衚衕,如果是普通人的話,要麼情緒爆發、要麼直接離婚,最誇張的也就是報復一下丈夫。
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她精心策劃了自己的失蹤、死亡,並且栽贓給丈夫,然後巧妙運用媒體的力量,徹底毀掉丈夫。
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做法,殺人不見血,遠遠比親手“殺”死丈夫要更加殘忍也更加瘋狂,簡單來說,她就是一個瘋子。
那麼,這樣一個角色出現在大熒幕上,往往扮演的是反派,但如果所有觀眾都痛恨她排斥她恐懼她詛咒她,如此一來,電影就是失敗的,因為電影需要觀眾進入妻子的視角,一邊壓制道德灼燒胃部的焦慮,一邊期待復仇的快感。
導演,需要為妻子塑造“主角光芒”。
自然而然地,妻子這一角色就光芒萬丈起來,當觀眾對妻子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時候,電影也就取得了成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