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鏡頭……真的難以想象,半個世紀前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

海風,送來旁邊的低聲感嘆,錯愕和驚歎的讚美就在字裡行間漫溢位來,然後陸潛就能夠感受到聲音來源方向投來一道視線,壓抑不住亢奮和激動,彷彿迫不及待想要分享自己的發現一般,躍躍欲試。

“對吧?你可以相信這是半個世紀前的老電影嗎?”

陸潛眼底流露出淺淺的笑容,也不由自主跟著亢奮起來——

在“驚魂”這部經典佳作裡,靠近結區域性分浴室刺殺的鏡頭排程和情緒衝擊無疑是最被廣為流傳的片段,無數或專業或業餘的電影人士都剖析過整個鏡頭片段的構成,甚至還成為電影專業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此時此刻對方在感嘆到的鏡頭,卻不是那一組,而是被人們廣泛忽略的一組鏡頭,因為注意力的震撼集中在故事上而忽略鏡頭本身的衝擊力——

也就是偵探在二樓被刺殺之後倒退下樓的鏡頭。

陸潛有些意外居然有人能夠注意到這組鏡頭,然後也低聲說道。

“這不是希學德導演第一次使用類似的拍攝手法了。”

“他先在樓梯扶手上安裝移動軌道,拍攝一個倒退下樓的空鏡頭,然後回到攝影棚,由飾演偵探的演員坐在一個特製的座椅上,椅背是一層幕布,在幕布上放映剛剛拍攝的鏡頭,由工作人員搖晃椅子,演員坐在座椅上做出手勢表示後退墜落的感覺。”

“同時,再架設另外一套攝影機拍攝這一幕,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鏡頭。”

顯然,在整整半個世紀以前,拍攝手段依舊相對貧瘠,但希學德仍然找到了方式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即使早就已經知道了電影工業背後的製作工藝,本質來說,電影就是造夢的藝術,也就是說一切都是虛假的;但真正在大銀幕上看到這個鏡頭,還是忍不住感嘆希學德腦海裡的奇思妙想多麼令人欽佩。

又何止是陸潛呢?

旁邊的聲音也跟著驚歎起來,“真的假的?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也太厲害了吧?”

噌噌噌。

對方保持著坐姿,就這樣一點一點挪過來,避免他們的交談影響到其他人,雖然沙灘電影院因為海風的獵獵作響,其實噪音已經成為觀影的一部分,竊竊私語的討論並沒有關係,但他們還是需要遵守觀影禮儀。

陸潛用手指放在唇瓣上,做了一個壓低聲音的手勢,“噓,只是因為一個朋友的好奇。”

其實陸潛的前身只是單純喜歡電影,對電影製作的幕後瞭解就沒有那麼清楚了,陸潛之所以知道這些幕後花絮,則是因為林漢洲。

林漢洲喜歡觀看老電影,也喜歡詢問陸潛問題,包括鏡頭排程和畫面構圖,當然還有剪輯點的切入對於敘事和觀感的影響。

正是因為林漢洲的好奇,這才促使陸潛翻閱更多資料,不知不覺也對電影擁有更多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突襲”爆紅之後,關於電影真實感和震撼力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歇,在電影下線之後,“光影世界”撰寫了一篇專題,就在蔚海電影節開幕之前不久發行刊登。

他們提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電腦特效已經能夠無所不能的當下,電影製作者們往往希望製造出更加浩瀚更加恢弘的效果,所以脫離現實、打破理論拍攝出種種匪夷所思的鏡頭,但相對應地,觀眾的“痛感”也會跟著下線,無法感同身受地體驗到畫面裡的震撼效果。

然後,製作方為了震撼觀眾,又不得不更加離譜。

就這樣陷入一個死迴圈,這也是超級英雄電影經歷前期快速發展之後遇到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