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各單位請注意!”

沙沙,沙沙……陸潛的聲音從對講機裡傳出來,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員全部都停下動作,不約而同朝著陸潛的方向望了過去。

陸潛的位置,稍稍有些遠。

拍攝電影的時候,演員在場景裡表演,攝像師和燈光師都在第一線捕捉畫面,但其他人全部都需要保持距離,主要就是為了攝像師和演員們的移動,疏散人群保持場地的寬敞,那麼其他人應該如何工作?

音響師躲在攝像機之外的角落裡,透過靈敏的收音話筒來捕捉現場聲音:

首先需要確保演員的對話能夠收進去;其次需要確保雜音儘可能排除——雖然後期製作可以調整音軌,但現場拍攝也還是需要儘可能保證自然。

所以音響師總是帶著隔音耳機蜷縮在角落裡,不注意的話,就可能會完全遺忘他的存在。

那麼導演呢?

導演往往不在“現場”,與拍攝現場拉開一定距離,透過監視器螢幕來觀看整個拍攝,包括鏡頭畫面、燈光效果、演員表演等等細節,然後透過對講機操控每個小組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近距離地負責自己的專業工作,但導演則需要拉開距離才能統籌全域性。

至於掌握全域性的風格和習慣,那麼就看導演個人了。

有些導演傾向於排除所有干擾,他不僅會將監視器的位置拉遠一些,給自己一個獨立空間;而且還會用黑色幕布蓋住監視器,每當拍攝進行的時候,就陷入幕布裡,營造出類似電影院的觀看環境,並且排除周圍光線、聲音的干擾,沉浸在畫面裡。

有些導演則傾向於融入現場,透過監視器觀看拍攝的同時,還會觀看現場的動態,隨時隨地地根據現場狀況來調整拍攝細節,甚至根據當天的狀況臨場發揮,修改自己腦海裡的畫面,隨時接受靈感的衝擊。

陸潛,就更加傾向於後者。

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監視器的位置都需要拉開一定距離,避免干擾到拍攝現場的取景角度和線路。

伴隨著陸潛的聲音響起,劇組所有視線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聚集。

熙熙攘攘地,陸潛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差異——

此前“解除好友”,整個劇組也不到二十人,拍攝空間也就是別墅的兩層樓;但現在,整個劇組已經超過一百人,單單是劇組工作人員就已經多達三十人,然後演員們則超過了七十名,包括替身以及群演在內,更重要的是,拍攝空間是涵蓋一個操場在內的十四層公寓樓。

這種感覺就好像修仙一樣。

大腦意識覆蓋面積瞬間擴大了十倍、二十倍,自然而然,花費的精力也成倍上漲。

陸潛意識到自己的注意力無法完全覆蓋所有角落,這種挑戰極限的刺激感,有些緊張又有些激動。

“人們總是說,電影就是造夢,想象力是唯一的侷限。”

“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就希望將自己腦海裡構建的那個夢境呈現出來,一個黑暗的暴力的血腥的但刺激的精彩的曼妙的夢境,不過,我需要你們的幫忙,顯然僅僅依靠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完成如此壯舉的。”

“歡迎來到電影的世界,就讓我們來施展一些魔法吧。”

“突襲”已經是陸潛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並不陌生才對,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劇組,整個感覺還是不同的,腦海裡一時之間思緒洶湧,然後陸潛就有感而發,談笑風生之中指點江山的豪氣雲天就這樣迸發出來。

簡簡單單的一番話,卻在不經意間讓人熱血沸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