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靈感迸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觀看電影的時候,普通觀眾很少注意到鏡頭、光線、配樂等等的“存在”,因為大銀幕的視覺衝擊力是具有衝擊力和壓迫感的,但事實上,作為一項視覺和聽覺綜合起來的藝術,這些細節的重要性是超乎想象的。
比如“發條橙”那部電影,在血腥暴力發生的時候,以優雅的古典樂作為背景音樂,形成鮮明的反差,毛骨悚然的變態指數就直線上升,甚至製造出一種比恐怖電影還要可怕的心理震懾。
“突襲”也是如此。
像動作電影、科幻電影都有套路化的經典配樂,如果使用這樣的套路、其實就相當於劇透,是否存在煽情嫌疑不說,但呆板和俗套是避免不了的。
在陸潛看來,他完全可以等待後期製作的時候,尋找靜謐悠揚的配樂來醞釀氣氛,製造出一種芭蕾翩翩起舞的流暢和優雅——
等等!
靈光一閃。
“如果用芭蕾舞的配樂,比如‘天鵝湖’之類的,然後讓鏡頭輕盈地流動,從藍色時刻到特警隊聚集再到公寓樓內清晨剛剛甦醒的慵懶和靜謐……”
陸潛越想就越亢奮,以這樣一種方式做開篇,應該很有趣——
其一,醞釀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其二,高雅的配樂和落魄的環境形成反差;其三,從這時候就讓觀眾感受到鏡頭的韻律和呼吸,無形之中慢慢地觸碰到電影鏡頭的脈搏,增加沉浸感。
蘇子一在旁邊也是跟著亢奮起來,腦海裡已經開始構思燈光效果,朦朧一點溫柔一點,甚至可以製造出一些如夢似幻的效果,打破動作型別電影的慣性思維,靈感也跟著被開啟。
“阿潛,你說,色彩是不是也應該跟著旋律的流動做出微妙的變化?”
蘇子一馬上就說出自己的想法。
“開始的時候,以藍色調為主,融入藍色時刻的氛圍,然後伴隨著推進公寓、太陽昇起,色調漸漸明亮起來,最後跟隨著特警隊潛入公寓的時候,再重新將色彩暗淡下來,演變成為和走廊房間相近的光線,製造出視覺上的暗淡和壓迫。”
影評人經常喜歡說,電影鏡頭具有一種“流動感”,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描述起來非常抽象,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感受到鏡頭的生命力,從構圖、剪輯、光線、色彩以及配樂等等方面入手,呈現出故事潺潺流動的韻律感,這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綜合體驗,也是導演對於影像和聲音掌控能力的體現。
許多導演都能夠展現出這種“流動感”,包括許多商業電影也能夠看到,但大部分都是靈光一閃的偶爾為之,只有非常非常少數導演能夠爐火純青地將這種觀感融入電影之中。
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i)就是代表。
在阿巴斯早年執導的“村莊三部曲”裡,“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鏡頭的流動感以及畫面的生命力。
蘇子一對於畫面鏡頭的瞭解有限,但燈光方面卻是絕對專家,從陸潛關於配樂的觀點之中激發了靈感,話語就滔滔不絕地說了出來。
但陳慕和蘇子一不同。
陳慕的第一反應就是吐槽,“燈光?流動?你以為這是什麼霓虹燈嗎?你要不要來一個紅色和綠色的變奏?”
蘇子一猝不及防地被噎了一下,上下打量著陳慕,眼神似乎在說:我們很熟嗎?你說話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陸潛的聲音就已經在旁邊響起,反擊回去,“阿一的意思是,統一色調的基礎上,根據光線明暗引發不同的燈光效果,透過這種暗示來改變心理狀態,然後與配樂、構圖、排程融為一體,展現出一種呼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