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劭的雪中送炭,解決了紀敘和陸潛的燃眉之急,原本以為後續事情就能夠順風順水,然而事與願違,兜兜轉轉一圈,依舊在碰壁。

不僅是原地踏步而已,甚至有種開始後退的錯覺。

按道理來說,這些電影公司本來就和流光影業沒有關係,而且一個個都已經準備轉手了,又何必在意買家是誰呢?難道不應該是儘快脫手為上嗎?

但現實生活沒有那麼簡單。

這些電影公司的老闆,即使脫手這家公司,卻不意味著他們徹底離開電影產業,和流光影業這樣的大公司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誰知道以後是否還有合作機會——哪怕沒有,透過這次機會也能夠賣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的確,流光影業無法隻手遮天,但如此級別的龐然大物,陰影確實能夠覆蓋到行業的角角落落裡。

上次拍攝“解除好友”的時候,其實陸潛和紀敘都沒有感受到太多壓力,即使是發行,也沒有直接阻擾,無論是和超脫院線的談判,還是後面和其他院線的合作,一切都很順利。

但這次流光影業動真格的了,真正在業內放出狠話,那麼人們就不能繼續假裝沒有聽見。

於是,當紀敘和陸潛找上門的時候,就紛紛得到了拒絕的答案。

一次、兩次,可能還是談判條件沒有能夠讓雙方滿意。

當然,生意生意,本來就是一場利益交換,即使沒有流光影業的陰影,收購公司也沒有那麼容易達成協議,討價還價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環節,總不能因為談判沒有談攏,就把黑鍋全部推給流光影業。

但四次?五次?事情就慢慢顯露出了貓膩。

而且,藉口五花八門,有人說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自己繼續經營,有人獅子大開口地直接將收購價格翻倍,有人則乾脆以老闆度假的拙劣藉口迴避見面——明明在衛生間隔間裡就看到老闆的身影來著。

最好笑也最離譜的是,有一位老闆的態度一直傲慢無禮,後來上上下下打量陸潛後,嫌棄他太年輕,可能會“糟蹋自己的心血”。

結果就被忍耐了又忍耐的陸潛直接噴了回去,“不如擦亮眼睛先看看你把自己的心血糟蹋成什麼模樣吧”。

那位老闆面目通紅,看起來隨時都要爆炸的模樣。

紀敘為了避免命案發生,拉著陸潛光速撤退。

收購自然也就沒有了下文。

如此情形,陸潛和紀敘或多或少預料到了,但比起氣餒來說,更多還是有些哭笑不得。

“能夠被流光影業如此重視,我倍感榮幸。”

陸潛驕傲地挺起了胸膛,惹得紀敘拍手大笑。

有句話說得好,“之所以關注你為難你,是因為你值得”。

而且,紀敘還表示了嫌棄。

“他們的手段真是老土,如果他們真的像你上次說的那樣,哄抬價格,把我們逼上絕路,我還看高他們兩眼呢,結果就這?”

搭配紀敘的超級大白眼,就能夠深深感受到話語裡的鄙夷了。

但不管如何,殘酷的現實就是,清單之上紀敘挑選出來的五個優先選項全部被清除,於是,目光就只好繼續往下,然後再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