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月旗北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上,不可,此乃蠻夷之舉,一旦如此草原地區生靈塗炭啊。”楊士奇激動地說道。
“相比我方將士和韃靼人,楊大人你要做個權衡哪,皇上如果下定心意,這件事我來辦!”曾雲風毫不猶豫堅定地說道。
“你們先先下去吧,朕考慮考慮!”朱棣捂著額頭說道。
“皇上,中原的帝王是中原的聖主,必定是其敵人的惡鬼,請陛下早做決斷。”曾雲風上前說道。
曾雲風向永樂皇帝朱棣上的一道策,比就食於敵四個字要血腥的多,那就是對上述補給範圍內但凡不臣服於大明國的草原部落,進行滅絕性的屠戮和強制性的遷徙用來籌集糧草,這樣可以快速在多倫地區建立一個老營彌補大明漫長的補給線的劣勢。
這場戰爭就是你死我活,沒有什麼道理可以講,這桿秤的兩邊一邊是大明的百姓,另一邊就是這些蒙古部落的牧民。
曾雲風把這個選擇丟擲來,讓永樂皇帝朱棣自己選,如果他願意做選擇,曾雲風願意做這個惡人,自己是來當清官當好官的,至於殘不殘忍就現在沒法考慮了。
漢王和趙王看曾雲風的眼神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二哥,沒看出來,這些讀書人,狠起來可是真狠哪!”趙王走出尚書房都有些發寒。
他們發現讀書人狠起來真的是很可怕,但是也有一些人堅決反對曾雲風的措施,那就是楊士奇和于謙,甚至於太子。
曾雲風也把選擇擺在他們的面前,看看他們要選哪一個,這種戰爭每拖三個月,就會幾乎有一個大明的老百姓要承擔更多的稅收,而大明他們糧草不濟如果不能夠就食於敵,他們能夠運送足夠多的糧草來嗎。
答案是確定的,但是朱棣已經等不起了。
曾雲風會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篩過去,但凡是稍有抵抗的,就整個部落全部滅絕。
曾雲風要的不多,就是遷徙他們的部落,奪走他們的牛羊,供給整個大軍。
但是沒有哪個部落會讓自己的牛羊輕易地無償地送給這些明軍,所以反抗是必定的。
永樂皇帝朱棣心裡確實不好受,他會被認為是草原部落的魔鬼,史書上的暴君。
當今的封建時代,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即使是在以後,這也是正常的。
國家至今就是這樣利益交換的,如果你拿自己國家的利益出賣給其他的國家,你等於在背叛你自己的人民。
要知道,現今的皇帝是沒有生產能力的,他所有的吃的,喝的,用的來源全部是老百姓,如果他不能代表這些老百姓的利益,他在真正意義上是不能夠稱作帝王。
最早中原古代的帝王被選出來幹什麼,是用來對抗自然,帶領大家活下去,如果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帝王都做不到。
他有什麼資格稱為帝王,帝王的暴君行為一定要有所當,帝王手裡的詩書和劍都是人民賦予給他的。
如果帝王一意孤行,背離人民的選擇,最後會如李世民所說的那句話一樣,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帝王也要比普通的民眾要看得長遠,就像象群裡的那頭領頭的大象,要知道什麼時候旱季將要到來,什麼時候整個群落要遷徙了,什麼時候群落要面臨災難和滅亡。
歷史上哪一次王朝的覆滅,不是因為這個帝王已經搞不清自己在幹什麼了,也搞不清自己為了誰。
曾雲風對行進過程中的部落進行滅絕性的挖掘資源定然會引起了周邊諸多蒙古韃靼以及兀良哈的仇視。
但是曾雲風會我行我素,從中原地區行進深入到蒙古腹地一直到所謂的狼居胥山,甚至更遠一點貝加爾湖所謂的北海,從狼居胥山向東和向西方向,都是十分肥美的草原的草場。
這裡河流遍佈,水草豐盛,如果這些蒙古部落丟失了這些地方,那麼很快他們就必須從這裡遷徙出去,因為其他地方的水草已經喂不飽他們的牛羊。
同時如果這次曾雲風這些大明王朝的軍隊能夠打穿到哈密衛,將整個遼東地區和哈密衛連在一起,就可以將整個蒙古地區呈四面合圍之勢全部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