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洪門兄弟?還是來打灰吧(第1/4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要建一座城?
很簡單,這次有預算。
在已經完全見識過資本主義大本營是怎麼拍電影之後,巖田武就決定了。
省個屁的錢呀!
別忘了,現在的《速度與激情》這個系列已經是單獨的成立了一個公司,還是合資的。
巖田武目前在公司裡面的地位,大概就約等於是技術入股,他雖然佔大頭,可是分錢卻不一定哦。
因為拍電影的資金那可就是環球方面湊過來的。
簡單而言,你巖田武確實在電影上說的算,但是,在分錢方面還得按照出資比例來算,當然了,你肯定會有相當的優待就是。
這大概就是美國比較流行的合夥人制度,也不完全是。
商業嘛,很多時候搞出來的合同,簡直匪夷所思。
就好像在商業中非常流行的對賭合同。
對賭其實一點兒都不新鮮,而且,從老早以前就有了。
像巖田武知道的後來咱們國內的娛樂圈,有很多對賭合同,看上去那簡直是匪夷所思。
就比如,有的網友會發現,某某大片,那對賭合同裡面,票房達不到某某標準,反而製作方或者大導演大卡司,他們能賺更多的錢。
這好奇怪呀,是不是?
其實,一點兒都不奇怪。
這種型別合同,看似是資方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資方不合適了。
但,只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那就是,會不會有這樣的一種可能?
如果資方不這樣出讓利益,不承擔更大的風險,那麼,那些大導演大卡司就不會跟這個資方來籤合同呢?
就是說,人家大腕,有極高票房號召力的人物,會跟其他的資方合作,對不對?
說白了,就是資本在很多時候也是內卷的,也是要競爭的,市場上的資本很多,不只是一家。
而現在,巖田武很明顯還沒有這種讓資本方捲起來的實力。
至少在好萊塢是這樣的,若是在日本,那他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多少人等著拿錢給他拍電影。
只不過,日本的市場有些小,而且,巖田武自己有公司,何必肥水流到外人田。
在美國就不一樣了。
之前跟澤爾曼見面,這個傢伙不光是跟巖田武談了那個VCD的問題,而且,自然說到了這部《速度與激情》的續集。
這次預算是5000萬美元!
現在是1992年,5000萬美元可是實打實的5000萬美元。
好吧,意思就是比原本的第二部7600萬美元的預算,還要大很多。
那是十幾年後了,那個時候美元雖然也很強,但跟當下真的沒法比。
於是乎,有了這麼一大筆的預算,這麼多的錢給我巖田武來燒。
那我還不好好的燒一下?
當然了,他這個燒也不是亂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