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切香腸戰術(第3/3頁)
章節報錯
“自蕭梁建國以來,只對宗室子弟好,對世家子弟好,從未見過對百姓好的。將來就算是有人打著蕭氏的旗號復國,也沒什麼號召力,也沒有人懷念蕭衍在的那個時代。
將來對於蕭氏一族的人要這麼辦。親王降級為郡王,郡王降級為郡公,郡公降級為縣男,一律褫奪封地,將其圈養在建康就行了。幾代以後,蕭氏則會淪為普通世家,泯然眾人。”
劉益守不以為意的說道。
他要是改朝換代,國家肯定是平穩過渡,不會弄得到處都是烽火遍地。如此一來,有誰會為了已經無藥可救的蕭氏而出頭呢?
如果出頭,要恢復到怎樣的舊時光,有怎樣吸引人的東西?
估計那些人自己都說不出口!
人心所向才是大勢所趨!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把蕭氏子弟殺得人頭滾滾。這樣反而能顯示出劉益守有容人之量。這對於新政權的過渡,絕對是有好處的。
歷史上南陳建國可以得到南方廣泛的認同,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侯景把所有階層的人都搞麻了,陳霸先眾望所歸的能夠平定各地山頭,原因只在於他可以還江南百姓一個安穩日子。
那時候,穩定壓倒一切,剝削壓迫排到了後面。
而現在劉益守所面臨的情況卻是不同,因為不管他要不要篡位,現在江南都很安定,大家都不喜歡在自己地頭上瞎折騰。這就是民心所向。
因此對蕭氏採取懷柔策略,並且對與之有聯姻的旁枝不大肆株連,才是建國後該做的事情。秋後算賬,那要等到天下統一的時候再說!
劉益守對蜀地“先禮後兵”的策略,以威脅與震懾為主,不輕易動刀兵,反映了他作為老硬幣的基本政治素養。如今蕭紀的“知情識趣”,讓他不需要直接翻臉去殺人,實在是有功無過。
劉益守決定以後要是能和平接管蜀地,一定要對蕭紀好一點,起碼不能讓他後代子嗣斷絕。
正當他想入非非之時,源士康走進來對劉益守拱手道:“主公,我們在沔陽以北設的哨所,抓到了關中來的探子,主公要見一下麼?”
探子?
劉益守恍然大悟,終於知道為什麼賀拔嶽不來漢中了。原來是李弼全軍覆沒的事情,沒有瞞過這一位。
“帶進來吧。”
劉益守輕輕擺手,很快便有一個五花大綁,樵夫打扮的年輕人被帶了進來,面如死灰。一個人是不是行伍出身,是瞞不住內行人的,隨便對一下口音就能知道。
關中的人沒事砍柴砍到漢中來了,說出去能忽悠人麼?這些事情都是明擺著的。
“繩索解開吧,不要為難下面辦事的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何必呢。”
劉益守一邊說一邊跟源士康做了個手勢,後者馬上給這位關中來從斥候解開繩索,又對源士康說道:“叫人給他一點吃的,喝點水。餓肚子不是我們的待客之道。”
聽到這話,源士康拱手離去。劉益守看著那位斥候有些畏懼的面孔笑道:“不必緊張,我與賀拔嶽是老朋友了,問完了話就放你回去給我送信,必不會為難你這個跑腿之人。”
可能是因為他比較有親和力,那斥候似乎鬆了口氣的樣子。等吃食和水送來後,便狼吞虎嚥了一番,也沒跟劉益守講客氣。
“李弼和他麾下兵馬,已經全軍覆沒,這個訊息,你們那邊應該已經有人回去稟告了吧?這次派出的斥候,應該有很多路人馬,也不止是走的陳倉道,是不是這樣呢?”
劉益守輕描澹寫的問道。
這斥候想了想,最後還是嘆息答道:“吳王目光如炬,確實如此。”
“行了,幫我帶一封信回去,就說我在這裡等著賀拔嶽來。”
劉益守也不多說,直接磨墨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等墨跡幹了以後,這才裝入信封遞給那名斥候說道:“帶信回去就行了,讓賀拔嶽別再派人來漢中偵查了。現在我心情好,抓到你們都是抬手放人。那時候我心情好不好,可就難說了。
我這個人,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如今天一般好說話的,明白麼?原話帶到就好了。”
劉益守拍了拍那斥候的肩膀說道,對方立刻就感覺自己像是被勐獸盯住了一般,連動都不敢動了。
“去吧,好話不說第二遍。”
劉益守一甩衣袖,轉身便走出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