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自己不同意,劉益守子嗣眾多,還有別的孩子可以選,只要蕭玉姈點頭,其實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多的是人願意辦這件事。

“妾身沒有異議,一切聽阿郎安排便是了。”

馮小娘低聲說道,她很明白,這是劉益守在給她姑姑馮令華一個交待。

“那……妾身也沒有異議。”

蕭玉姈咬了咬牙,終於妥協了。

她和劉益守見過幾面就上了床,不久就懷孕了。那個時候,她根本想不到自己會在這裡掉鏈子。

可如今她已經有三個女兒了,難道就真的魔怔一般繼續生下去麼?

“人生苦短,我不敢說將來不會辜負子嗣,但也要儘量不辜負你們。我對他們又生育教養之恩,我不欠他們的,但你們委身於我,我始終都是虧欠於你們。

若是你們不願意,那我便再尋他法吧。家裡親情為上,不是要硬講道理,不願意的事情,那便不強求了。”

劉益守以退為進的嘆息說道,緊緊握住蕭玉姈和馮小娘的小手。

果然,二女都放下了心結,連忙將此事應承下來。劉益守又跟她們商量了一下立世子的細節,便將此事敲定。

三日後,建康吳王府立世子辦酒宴,邀請建康城內眾臣前來赴宴。劉益守當著眾多大員的面,將馮小娘九歲的長子劉仁忠立為世子,並過繼到蕭玉姈名下。

兩個儀式一併進行!

聽聞此事後,建康中樞朝臣們對此波瀾不驚,完全無感。就像是一滴水滴入大海中一般,似乎根本不值得拿出來單獨商議討論。

為了維持“忠臣”人設,劉益守將來把蕭玉姈的兒子扶正是必然的,至少一統天下前是這樣。南方的基本盤不穩,劉益守這個吳王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

連執政合法性都出了問題,還怎麼統帥三軍,號令全國呢?

過繼這個宗法手段,也符合此時大戶人家與小門小戶普遍的道德觀念。劉益守做事,向來都是一板一眼做到位,不留他人口實的。

但是,將誰的兒子過繼過去,是一個很考驗政治智慧的事情。

說來說去,可以選擇的兒子不過三人而已:

崔小娘之子,爾朱英娥長子,還有馮小娘長子,必選其一。這也是當初劉益守定居壽陽時,第一批懷孕妹子裡面所出的三個兒子。

其他兩個都容易尾大不掉,唯獨馮小娘這邊的勢力可以壓制。畢竟馮氏在河北已經是二流世家,且沒有什麼撐得起檯面的人物。

爾朱榮在幷州手握重兵,崔氏在河北人才濟濟,這兩家哪一家都容易搞出事情來。

兩害相權取其輕,劉益守看似偶然的選擇,實則必然。陳元康、楊愔等熟悉劉益守後院娘子的老兄弟們,其實早就對此洞若觀火,基本上都猜中了劉益守的選擇會是什麼。

這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此時此刻卻沒有多少人看重,就連一直打算扶持外孫將來登基當皇帝的羊侃,對此也是不屑一顧。

但凡有點眼光的人都明白,這位世子將來很難全身而退,更別提繼承皇位了。

如果劉益守活得夠久,他確實可以把新帝國送上快車道,但那個時候,先是世子,後是太子的這位仁兄,早就年事已高,垂垂老矣,當幾十年太子是什麼滋味,不問可知。

如果劉益守意外身亡,新帝國必定四分五裂,這位仁兄也很難鎮得住場子。大機率要身首異處或者淪為傀儡,如同一眾蕭氏子弟。

橫豎都是個悲劇!

當然,如果劉益守在家裡提前諮詢這個事,那還是會有人打破頭要當世子的。

畢竟,無人可以抵擋權力的魅力,世人都只會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能夠對旁人心平氣和,冷靜客觀的評價。

然而對自身卻很難看到不利的方面,向來喜歡把事情望好的方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