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心有餘而力不足(第3/4頁)
章節報錯
高歡賣女求饒的事情在鄴城已經是人盡皆知,麾下文臣武將除了感慨高歡定力驚人,偉丈夫心胸寬廣外,還對魏國的國力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滿打滿算,這波梁軍北伐才多少人來著?
當初他們還笑話元子攸面對陳慶之的北伐毫無還手之力,沒想到時過境遷,同樣的遭遇又落到這些人頭上。他們總算是對當年的元子攸、爾朱榮之輩產生了些許同病相憐之感。
精銳部曲大損,國土丟失兩個大郡,河北部分地方形同自立,洛陽成為一片焦土,要說高歡還坐得住,那絕對是在吹牛,打臉充胖子。
夏日裡的某一天上午,在霸府的書房裡,高歡與孫騰、司馬子如等人,正在商議振興魏國的對策。眾人都是愁眉苦臉的,不見昔日的笑容與自信。
“龍雀(孫騰表字),如今內憂外患,如何解困呢?”
高歡虛心求教道。
關中的府兵制改革他不知道,重建天子六軍他也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是,照現在這樣下去發展真不行了!
“高王,微臣不是沒有辦法,只是缺錢而已。”
孫騰嘆息說道。
“缺錢?”
高歡一愣,河北富足,他從來不愁缺錢的事情。然而連年征戰,現在他也有些吃不消了。
“錢的事情後面再說,龍雀先說辦法吧。”
高歡嘆了口氣。
“鄴都毗鄰漳河,又離黃河不遠。可以沿著黃河、濟水等重要河道興修水利,建立府庫倉儲,以囤積糧草財帛,加強鄴城對青徐地區的控制。”
孫騰面無表情的說道。
高歡的目光向來都不夠精細化,缺乏對具體經濟政策的認知。
有道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國家的治理,往往都是透過一條條看起來不起眼的政策來實施的。
鄴城的政權建立後,對青徐,尤其是青州的控制力度並不強,沒有從那邊得到多少助力。這裡頭原因很多,但控制手段的缺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古代不比現代,通訊與交通都很落後。哪怕到了盛唐時期,日本有僧人從青州登陸前往長安,就發現青州的官道極為不好走,不僅路邊的草長得比人還高,而且道路泥濘不堪,雨後行路就讓行人變小泥人。
前方道路上深不可測的草叢在搖擺,走近了才發現是前面的行人在探路,那時候就能到這樣誇張的程度。
盛唐尚且如此,更何況只是南北朝呢?
以鄴城為核心的政權,要控制青州,只能依靠黃河、濟水等河流。因此在沿路建立倉儲,驛站,乃是實控青州的不二法門。
這種控制,是側重於經濟層面的,而非是政治層面的。要不然,哪怕能控制縣城,青州的糧食布匹,都只能在本地消費,無法運到鄴城,要形成合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光靠嘴巴吼,是治理不好國家的。任何政權需要的都是具體手段!
孫騰一開口就顯出自己的本事來,他的問題也很明白,建立沿河倉儲也好,驛站也罷,甚至還包括疏通河道,修路等等,哪一個不需要錢?
那可不是一點點小錢!你連啟動資金都沒有,怎麼去完成這條國策?
高歡也陷入沉思之中,很顯然,孫騰的辦法很好,他非常認同。
打通鄴城到青州的“任督二脈”,魏國的實力會再上一個臺階。只是缺錢很讓人鬧心。
“其實吧,也不是沒有辦法。”
司馬子如若有所思的說道。
他不像孫騰那樣有實幹,但歪點子向來不少。
“說吧,都是自家兄弟,沒有外人。”
高歡嘆息說道,心情煩躁得很,不想再聽那些彎彎繞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