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劉都督將於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建康(第1/4頁)
章節報錯
蕭繹麾下王琳部不戰而逃,從玄武湖水路離開。
蕭繹麾下王僧辯部從臺城西門逃逸,從玄武湖水路離開。
蕭繹中軍被擊潰,殘部同樣是從玄武湖水路離開。
樊猛部被陳霸先擊潰,殘兵被清繳,樊猛本人被俘。
蕭綸殘部被楊忠殲滅,本人及韋載以下全部被俘。
一條又一條關於戰局的訊息傳到江寧城裡,王偉喜出望外,因為這意味著所有既定目標都在有條不紊的完成,甚至超乎想象。
更為重要的是,自己這邊所有部曲都謹記劉益守強調的:無論如何,都不要進臺城!哪怕城門是開著的。
“主公,我們也該動身,前往臺城了。以前都是在別人的監視下入城,這次,主公一定要風風光光的進去。”
看到劉益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王偉強調道:“南朝歷來是入建康者為王,主公行伊霍之事之事,將來取而代之,只需要幾年而已。”
“建康是蕭氏的建康,而非是我劉某的建康啊。”
劉益守長嘆一聲。
“當年董卓入洛陽而身死,建康這樣的地方,是不能久待的。蕭菩薩當年也是多才多藝,文韜武略遠勝於我,不過數十年光景,就將國家弄得民不聊生。
想來蕭歡是很想入建康的,他想去,那便讓他去吧。”
呃……要不要這麼消極啊。王偉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等著劉益守的下文。
“對了,傳令給於謹,我說你記。”
“好的主公。”
王偉鋪開大紙,提起筆準備記錄。
“第一個,陣亡和受傷將士的名單,讓於謹那邊提供一下。等名單送來了,發壽陽那邊督辦撫卹。雖然戰鬥還未結束,但是要讓前方將士免除後顧之憂。”
如果在前方打仗計程車卒知道已經陣亡的和受傷的弟兄都有安排,他們會不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奮勇拼搏,士氣高昂呢?
不得不說,劉益守辦事,每一條都在關鍵的地方。他當老大才是正常的,他要是伏低做小,會把你的根基都掏空。
“記下來了。”
王偉點點頭,這一條在戰鬥結束後只是常規操作,然而在戰鬥未結束時督辦,就是實實在在的兵法。
上兵伐謀,把自己這邊的問題解決好處理好,亦是謀略的一種。
“第二個,諸藩王起兵,實因先帝遺詔不明,情有可原。命其回封地好好撫卹傷殘,造福一方。若再提兵奔赴建康,按謀反論處。
另有召陵王蕭綸,對新天子出言不遜,奪其封地廣陵,改封江州豫章。”
如果說第一條策略令人欽佩的話,那麼劉益守這第二條策略,就讓人完全看不懂了。
且不說蕭綸這幾年根本就沒跟蕭歡見面,更別提有什麼“出言不遜”。就說處置這些藩王的政策,就異常不妥。
“主公,藩王造反,失敗後返回封地當做無事發生……將來藩王豈不人人造反?”
王偉靈魂發問,直指核心。
劉益守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微微點頭道:“說得對,第二條加一句:為懲戒藩王此番帶兵入建康橫行不法,今後十年的朝廷賞賜全部取消,這樣就可以了吧。”
蕭衍時代,作為老爹,當然會很擔心兒子們在封地過得好不好,因此每年都賞賜他們大量財帛。
當然,換了新君以後,哪怕還是蕭綱在那個位子上,這些封賞也極有可能被取消。如今劉益守提出來,不太像是“懲戒”,反倒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只怕蕭繹之輩,閒來無事還會將這些當做茶前飯後的談資用來調侃朝廷軟弱無能。
“主公,每年那點財帛,藩王們又看不上,這點聊勝於無啊,還不如不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