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了半天圈子,終於到正題了。

“主公讓在下蒐集蕭衍諸子的情報,在下研究過後,略有所得。此番出征,五皇子蕭續、六皇子蕭綸或許會爭奪這個名額,但蕭衍一定不會給他們。

至於原因是什麼,當日主公在樂遊苑內,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劉益守微微點頭,陳元康說得非常正確,這兩人現在在蕭衍心中只怕已經屬於“逆子”的行列了。

“七子蕭繹,手下勢力強大,深為蕭衍忌憚。他若是參與到奪回祖地的戰鬥之中,一旦成功,將獲得巨大的聲望,我想,那時候蕭衍或許要換太子了。”

換太子是不可能的,但劉益守覺得蕭衍肯定不會把掛帥的任務交給蕭繹。

“諸子之中,八子蕭紀最受寵愛,而且他在建康名聲很好,無論這是不是裝出來的,實際上,蕭衍現在很可能已經是把他當做儲君在培養了。”

陳元康不動聲色的說道。

劉益守大驚,他知道這個答案,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結果。可是陳元康透過一點點小小的蛛絲馬跡,能推測出這麼多東西來,確實有點本事。

“蕭統死後,理想之中的太子已經不在了,蕭衍其實也並不中意蕭綱為太子,只是逼於無奈而已。再說了,他根本無意退位,讓蕭綱當一面擋箭牌,也沒什麼不好的。

一旦蕭衍要退位,在之前兩年,一定會安排蕭紀上位的。我想過兩年,蕭衍應該會派蕭紀去某些地方外鎮歷練,等政務都熟悉了以後,再調回建康,那時候就是他當太子的時候了。

至於地點嘛,廣州氣候炎熱,在那邊很苦。荊襄已經是蕭統後人的地盤,湘州是蕭繹的,那……大概只能是蜀地了。”

陳元康透過排除法,得到了正確答案。劉益守很清楚,蕭紀最後就是去了蜀地,一直到侯景之亂。

“為了給蕭紀的太子之位鋪路,蕭衍很有可能讓蕭紀掛帥。”

陳元康補充了一句。

劉益守微微點頭,這個可以算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主要是蕭繹的那些兒子們太爛了,唯一有點實力的獨眼龍蕭繹,還被蕭衍厭惡。蕭紀作為矮子裡面的長子,很有可能被選上。

但是這個也只是小問題,關鍵問題在於,誰是副將?

蕭紀並無領兵的本事,他只是代表梁國宗室的旗幟,指揮打仗,另有其人。

“蘭欽在鍾離,是整個淮北的戰略支撐。他要是帶兵跑了,兩淮就真變成我們的天下了,蕭衍不可能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陳元康又在數指頭。

鍾離對於兩淮的意義,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要不然當初梁國還在上升期的時候,就不會跟北魏在鍾離連番惡戰了。

“陳慶之現在幾乎可以算是蕭衍唯一百分百信任的領兵之人了。陳慶之肯定是戍衛石頭城,一步都不能走的。”

陳元康又排除了一個。

“夏侯夔還在觀察期,現在在福建剿匪。這件事辦完了以後,蕭衍才會恢復對他的信任,起碼這幾年他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這又去掉了一個。

二人想來想去,也真不知道蕭衍到底會讓誰掛帥了。

“會不會是韋放?”

劉益守好奇問道,他突然想起這個人來了。當然,前世這個人的事蹟好像不怎麼明顯,但是這一世劉益守聽說此人老成持重,頗有名望,很會治理地方,也能帶兵。

更關鍵的是,他是南朝名將韋睿的長子,在軍中不缺人脈。

“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