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徐昭業也說:“寧國國力強盛天下皆知,父親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任由燕國發展壯大而是因為關中尚未平定,涼州尚未歸附,西境不靖,難以舉全國之力進行北伐!”

老三此言一出,老大和老二才發現自己錯漏了關中,對此徐宗文只是默默靜聽,暗中觀察幾個兒子的反應。

老大幾個之後老四老五也頗有見解,五個兒子雖然年紀還小但都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能。

老大懂得識大局,老二察言觀色更勝一籌,老三最為細心,老四老五年紀相比三個哥哥能力還並不那麼突出,但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完整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民間不足十歲的孩童還只會撒尿和泥玩,整天上樹掏鳥蛋下河捉泥鰍玩呢!

侄兒沈彥博這幾年一直跟著徐宗文左右,耳濡目染之下一副書生模樣竟然也沾染上了軍人習氣,以他為首的幾個北伐軍將領之子都聚在一起,在洛陽城內見到囂張跋扈欺負良善的地痞流氓就當街群毆,搞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負責巡邏的軍士見了這幾位小爺非但不能拘押,還生怕他們出了岔子,不得不派人暗中跟隨保護,搞得他們頭疼不已!

“侄兒以為舅父攻伐燕國乃是為了光復漢家失地,踐行驅除韃虜之舉,我漢家與異族百年之間殺戮甚頻,且胡人佔據中原多時,若非舅父北伐收復中原,我漢家兒女還在胡人統治之下受苦受難,遭受壓迫!”

在徐宗文面前,沈彥博收起那一份桀驁不馴:“男子漢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理應建功立業!我聽聞舅父下令讓諸葛大都督北伐,恨不能與胡大哥幾人一同上陣殺敵報效國家!”

“義父,孩兒也願意一同上陣殺敵!”聞言,沈田子、沈林子、朱超石、朱齡石兄弟也都跪下求戰。

徐宗文收起手中的軍報,拍了拍御案,又打量了一下五個被激勵的已經躍躍欲試的兒子,嚴厲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報效國家並非只有上陣殺敵這一條路可走。你們幾個跟著是樞密院、尚書檯學習軍務民政,日後坐鎮一方守境安民,惠及一方難道不是為國盡忠為萬民謀福祉嗎?”

“諾!”對於眼前這個寧國至高無上的男人,所有人都不敢違逆!

畢竟徐宗文在沈彥博這個年紀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北伐大功,成為了大晉朝的徵北將軍,還順利進入輔政大臣序列!

也正因此,徐宗文也成為了沈彥博等人的偶像,他們也想像徐宗文一樣叱吒疆場為國建功,出將入相,名垂青史!

“寡人已經決定三日後親征燕國,洛陽就由世子坐鎮,三省諸公及樞密副使朱諶輔政,”隨即徐宗文也不顧諸子錯愕的目光,他從袖口裡抽出一枚護符,又當眾讓長子徐世胤上前:“此為寧王虎符,可調動南北兩軍一萬人馬,寡人出征之後此虎符便交於你手。”

徐世胤顫顫巍巍接過虎符,他當然知道這是何物,可是他才十三歲啊!

“父親,兒子能行嗎?”

沈彥博等人眾目睽睽之下,徐宗文起身將徐世胤拉到自己的位子上,自己則位於其後,他雙手搭在兒子還很窄小的雙肩上,也不顧兒子有些呆滯,只是朗聲道:“記住,你是寧國太子,將來是寧國的王!你是父親的嫡長子,是寡人的太子!區區虎符而已,一國的太子豈能不知兵?”

“兒子,兒子唯父親之命是從!”

“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