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駕到!”

東宮仁智宮,徐宗文一身素衣常服大步踏入偏殿大門,聽到動靜,此時以太子徐世胤為首,次子臨淄侯徐克桓、三子新都侯徐昭業、四子建平侯徐道成、五子豐城侯徐衍祖立即在東側跪迎。

西側則是以侄兒沈彥博、義子朱超石、朱齡石、沈田子、沈林子五人。

“兒臣拜見父王……”

“都起來吧!”

“謝父王。”

望著已有七尺身長侄兒沈彥博清秀的臉,徐宗文頗有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這孩子如今也十八歲了。

不只是沈彥博,朱超石兄弟和沈氏兄弟也都到了十六七的年紀。

從太元十年開始沈穆夫送沈氏兄弟入府,一轉眼徐宗文收養這些義子都過了十四年。

八個義子之中胡藩最大已經過了二十六歲,所以徐宗文令其帶著同歲的蒯恩、王鎮惡幾人隨軍出征,以此磨鍊幾人。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此次為父力主出兵燕國不知你們都有何看法,說說。”

眾人昨夜複習功課以為徐宗文要考校學業,所以大都溫讀了半宿,沒想到徐宗文一上來卻考起了軍事,一下子眾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父親,兒子以為鮮卑燕國乃北虜,我中華禮儀應施於漢家而非異族,因此也不必對燕國動用伐交之策。”趁著所有人緘默無聲的空隙。太子徐世胤第一個開口。

徐宗文緩緩展開案上的一封軍報,他稍稍點頭以示同意兒子的觀點,同時讓他繼續說下去。

“今我寧國有披甲之士二十餘萬,皆是跟隨父親東征西討的強兵勁旅,且十五年前父親便已經大敗過慕容垂,他鮮卑精騎雖壯,我寧國將士也毫不遜色!”

“慕容垂本秦國之降臣,淝水之戰後秦國大勢已去,慕容氏適逢其會非但不報恩反而起兵反秦,絲毫不念昔日秦王之惠,似此等擁有虎狼之心的豺犬之輩天厭之!萬民棄之!”

“今日秦國使臣來我洛陽請求援兵,我寧國盡出郡國羽林虎狼之師乃是順應天道民意,燕國逆天而為,所以我寧國此戰必勝!”

看著眼中滿是自信的長子,徐宗文忍不住擊節讚歎一聲:“老大說得好!”

“郭裳教導有功,賜金三百,銀三千,錢三萬,帛二十匹。”

“兒子代先生謝過父親賞賜!”徐世胤朝著徐宗文拱了拱。

徐宗文對十三歲的長子非常滿意,隨即他又抽查其餘幾人。

老二臨淄侯徐克桓與老大同胞所生,他參考了大哥的意見又總結道:“兒子以為父親主動出兵與燕國開戰並非一時興起,我寧國自立國以來國力強盛,民心歸附,軍力不俗。這五年來父親又儲備糧草軍械,為得就是等秦燕兩國國力消耗殆盡,等秦國不得已自為藩臣請求內附,我大軍則可以擇日開拔北伐對燕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