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學習天賦的人也將會在這個義務學習的過程之中顯現出來,到時候官府可以對他們投入更多的資源培養,促使他們成為更高階的人才。

若是這些人之中,有一兩個成為了那種具備開創性思維的學者,產生了對整個社會有益的成果。

那就算林知白在基礎教育上面,投入了不遜於疏通南北運河的錢財,那最後也是連本帶利的全給賺回來了。

即便是拋開這些來說,林知白這一波基礎教育普及政策推廣下去,一下就給天下間很多的讀書人找到了就業崗位。

還帶動了印刷等工作崗位的產生,發出去的工資也能夠有效刺激消費,最後收稅還能回來不少,總的來說也沒有虧到哪裡去。

“反正我現在也沒太大用錢的地方,就算將國庫的銀子挪進我的內帑,也不過是一堆沒用的石頭放在哪裡罷了,還不如拿出來消費掉。

“只有流通的金錢,才是真正的金錢,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力量。”

林知白思索著,接下來難得的抽了一點時間去上朝,將自己的決議宣佈了下去。

一開始群臣和太上皇林澤都是表示反對的,覺得推行這個決議對財政負擔很大。

雖然識字的人多了以後,可以有效的為國家甄選更多人才。

他們的產業也需要更多識字的夥計幫忙打理,全民掃盲以後可以保證他們很輕鬆的找到合適的員工,賺到更多的錢。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好事情。

但這只是從大方向來說,小的方面上來說,他們不但要保證朝廷的正常運轉,還得保證皇帝陛下的內帑收入。

這種情況下,不如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各種水利設施和道路的建設之中。

就朝堂來說,交通便利水利設施增多可以保證農民們開荒荒地的進度不斷成長,保證國庫收入的穩步增加。

就他們個人來說,投資興建水利設施和道路也是有利的。

他們老家的很多田地和產業都因為基建而受益,多賺了不少錢,雖然當官的工資不高還被宏衛盯得嚴嚴實實不敢貪汙,但這些額外的福利已經讓他們幹勁滿滿了。

而從太上皇林澤的角度來說,他覺得開明智以後下面百姓不好糊弄,不利於林家江山社稷傳承。

這種情況下,眾人雖然覺得林知白的決議不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推行文教,於國家社稷都很有利,但眾人還是不太支援。

直到林知白表示:“朕出錢。”

一瞬間,諸多大臣面面相覷,跪地高呼:“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