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周府上下正在為著即將到來的中元節準備著。

一早兒管家娘子便與佩嬤嬤一起帶著幾個侍女去了街上採買,直到正午才回來。

佩嬤嬤一回來,周窈棠便纏著她要一齊去後廚包餃餅。

佩嬤嬤言道:“我的小祖宗,如今哪兒需要你做這些個活計?若是閒來無事便去街上瞧瞧,今日我老婆子事忙,可不能陪著姐兒了。”

周窈棠自是不依,挽著佩嬤嬤的手臂撒嬌道:“奶孃,你知我最喜歡包那餃餅了嘛。往年不也都許我搭手,今年怎就不許了?”

佩嬤嬤道:“往年那些姐兒包著玩玩,夫人在一旁樂呵。今年可是大不同了嘛,要備下的太多,你再纏著我,怕是來不及準備明日的齋了。”

周窈棠聽了,驚訝道:“明日的齋?明日母親要去廟裡嗎?”

見佩嬤嬤點頭,周窈棠不解道:“為何呀,不是前兒父親才同母親講因著朝廷來了大官兒,怕今年廟裡人多,亂的很,不教我們去了?”

佩嬤嬤道:“還不是為著大哥兒。你說說,人都要至家門口了才傳信回來。這下好了,前院那邊已是忙得人仰馬翻了。早上夫人便囑咐了我們去備下晚膳和明日的素齋,這回子可是要帶著你們幾個好好地去拜拜呢。”

周窈棠聽罷,激動地問道:“大哥哥要回來了嗎?”

佩嬤嬤點點頭,“天不亮夫人便接到了大哥兒傳來的信,說是人已至江州地界了,晚上便到。你韞哥兒已去接了,本想瞞著你,給你個驚喜來的。”

周窈棠喜滋滋道:“現在知曉也是驚喜的嘛,那如此棠兒更要去搭把手了。好嬤嬤,你便帶我去嘛。”

佩嬤嬤見實在是拗不過她,便教她換了身簡潔方便的衣裳,跟隨著一路去了後廚。

才進了後廚,周窈棠便見灶上堆滿了新鮮的食材。

一隻已脫了毛的肥鴨子在鐵鉤上吊著,一旁有幾根還帶著淤泥的蓮藕,這應是要循例做每年中元節都有的蓮藕燉老鴨了。

再往邊上一個小廝正用絲瓜藤刷著螃蟹和河蝦,劉廚子口中催著他快些動作,等下莫要忘了剔去蝦線。

劉廚子自己站在灶臺邊上,拿著笊籬準備撈食物,只見那油鍋裡滿滿當當地全是蝦片。

幾個侍女在外頭的井邊端著竹籃清洗薺菜、菠菜、萵苣、口蘑等時蔬,管家娘子孫嬤嬤正與廚娘一道剁著幾塊帶皮的豬肉,應是在準備餃餅的餡兒。

見了周窈棠進來,幾人都行了禮,然後繼續著手中的動作。

孫嬤嬤瞧見了佩嬤嬤,著急道:“你總算是來了,怎的還帶了小姐?你力氣大,快,快些將剛剛和的面再揉揉。”

到了下午,一切食材都準備停當。劉廚子調好了餃餅的餡後開始用豬骨吊高湯,幾個丫頭和嬤嬤便在邊上包起了餃餅。因著要做素齋,又要備著大哥兒回來的吃食,所以劉廚子一共調下了兩種餡。

說是餃餅,實際上是一種江州府裡特有的類似春捲的吃食。只取一張同紙一般薄的酥油麵餅,在裡邊裹上各式各樣的兒,然後捲成扁竹筒樣子便成了。

周窈棠用小匙取了一勺翠白相間的薺菜魚肉餡子。

薺菜是早上賣菜的大娘才從地裡挖出來的,嫩得能掐出水兒來。魚肉用的是應季的小銀魚,夏秋交替的時節正是最肥美的時候。兩者的鮮美融合在一起,再佐以素油、麻油、蔥花和蝦皮,單是聞起來都要令眉毛掉了。

另一邊,辛夷和旁的幾個侍女在包素餡的餃餅——雖然是素餡兒的,但是用料和餅皮卻是比肉餡的還要考究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