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李淵的反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程處默和李淵在聊天時,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已經站在莊園的牆角默默的聽著。李淵因茶喝多了去方便一下,剩下程處默和孫思邈倆人繼續喝、繼續聊。
“處默,你剛才和太上皇聊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感觸良多,我都七十多的人了,過往也見過不少人情事故,也見證了王朝興衰和更迭。
確實如你所說的,世家雖然對王朝的影響頗大,但真正影響興衰的還是統治者的決策,楊廣確實是急功近利了,如果,他把幾項事情分十年或更久去做就不一定會滅亡。”孫思邈感慨萬千道。
“有句話叫,天作孽由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其實,很多東西和事務都是兩面性,就看它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程處默感慨萬千道。
“好,好一個兩面性,好一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李淵大步向他們走來。
“處默,大家隨意,借你一句話,我已經退休了,不必多禮。雖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畢竟是我李家的江山,我兒子在當皇帝,我還是要關心的。”李淵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來,跟我說說這個所謂的兩面性。”李淵說道
“太上皇,請教你一個問題,大漢朝裡哪個皇帝最厲害?”程處默問道。
“大漢天子應該算漢武帝劉徹文治武功,並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文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有,用武力征服了匈奴及各蠻夷部落,使大漢朝安定了無數年。”李淵想了想說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事情有好有壞,打個比方,假如世上只有一種顏色的花,一種形狀的樹,一種動物,你會什麼感覺?”程處默問道。
“剛開始應該感覺不到什麼,可時間一旦長了,會感覺太單一、沒有任何吸引力。”李淵回答道。
“對!儒家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具有最大影響力的學派。作為華夏非常有價值意義的一種表現,並非普通的學術或者學派。
特別是秦朝時期,儒家屬於最具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和墨家並稱顯學,而秦始皇並不看好這兩種學派,而重用法家。
在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後受到重創,一直到漢武帝時,為維護帝王的專制統治,又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家“,這樣又讓儒家開始興盛。
儒家思想的並不是不好,而是內容豐富而又複雜,在廣泛的吸取先人留下的典籍精華,而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又講天地君親師。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包括漢武帝也不例外,甚至,私心更甚,不然,也不會實行這個“罷黜百家,獨尊儒家”的舉動,這樣做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權力更好的集中在帝王的手裡。
這個就是對自己的利,但是和弊相提並論?這點蠅頭小利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程處默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
“其實任何事物存在於世上都有他的可取之處,比方說秦始皇用法家治國,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國。
有句話叫,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就必須要有律法,依照制定的律法來執行,無論是王子還是平民百姓,只要犯法全部按律法來實行。
其實,秦始皇專注於法家治國也不可取,亂世必須用重典,統一之後就應該百家齊放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了,俗話說,過猶不及。
就說這個茶,雖然是好茶,但是,一天到晚喝,導致飯也吃不下,那就會傷身了。酒是好東西,偶爾可以和友人增加情感,但是,假如經常喝醉那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減短。
說句對您們皇家大不敬的話,作為普通的百姓,他們根本不會關心江山誰來坐,皇帝誰來當,他們所關心的無非就是柴米油鹽,衣食無憂而已,誰能幫助他們達到這此要求,他們就會擁護誰當皇帝。”
“好,說的好,百姓的心思本身就是單純的,衣食無憂就知足了。”李世民拍著手,走了進來。
李淵出來不久,李世民已經趕到了,只是一直在邊上聽著,沒有作聲,程處默他們聊的投入也沒有發現。
“臣程處默,參見皇上、皇后娘娘。”程處默行了一禮後,站在邊上也不理李世民。。
“前幾天來宮裡給皇后看病,我還以為你氣已經消了,可現在看你的表情,還在和朕嘔氣?”李世民笑著說道。
“臣不敢,您是皇帝,大唐第一人,您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去皇宮那是給皇后面子,你以為呢?”程處默白了李世民一眼道。
“父皇,您看、您看,這小子還這種口氣跟我說話,我都不跟他計較了,他還白我眼。”李世民憤憤不平的對李淵說道。
“好了,都成大唐江山之主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一樣。其實,剛才處默跟我聊了很多,包括隋朝的滅亡等,我也覺得一個國家的強大靠和親換不來的。”李淵說道。
李淵看到李世民這樣和他說話,心裡非常的欣慰,彷彿又回到年輕時,那時候還是小屁孩的李世民經常淘氣的會用這種口氣向他狀告其他的兄弟姐妹。
李淵自從被程處默開導後,整個心態也變的理智了,感覺自己以前真的很偏心,虧欠這個兒子非常多,向他提議反隋的是李世民,幫他南征北戰統一大唐的也是李世民,可是自己呢?不但對他承諾沒有兌現過,反而一味的偏袒大兒子李建成。
特別是在武德七年六月,李淵本身年齡大了身子骨弱,反而非常怕冷又怕熱,被幾個年輕的寵妃軟磨硬泡,決定前往仁智宮避暑。
他讓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城監國,讓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隨他一起前往仁智宮。
到了避暑勝地仁智宮。李淵和幾個愛妃每天不是到山林中游山玩水,就是觀賞歌舞飲酒作樂,相當的逍遙快活。可是他的愜意生活便被一個天大壞訊息打碎了。
這一天,李建成的心腹,東宮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來到了仁智宮,他們來向李淵舉報太子李建成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