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有錢社團(第1/2頁)
章節報錯
沿著魔都路一直往南,過了西南大道,馬路中央的六條機動車道藉著高架朝抬升,跨過鐵路橋。唐楞嚴操控著車頭,小電驢從鐵路橋底下的非機動車道經過,坐在後面的餘賢得以悠然地覽盡周邊景觀,不,人文盛事。
高架橋底下的空間沒慌著,改造成了停車場,晚上,附近的居民可以自非機動車道駛入停車;至於現在,偌大的空間是大爺大媽們最閃耀的舞臺。餘賢初次乘公交自學校返回,開上高架時,一度以為公交車安了車載音響,之後才明白是高架橋底下廣場舞的伴奏聲。
高架橋越過鐵路後便往下緩緩延伸,最終在與新世紀大道交匯的路口前,與兩邊的非機動車道保持同一水平。
路口以西,是嶄新的高層住宅小區,密密麻麻的陽臺窗戶處鮮有防盜網和晾曬的衣服,底層面朝人行道的店鋪方興未艾,髮廊、藥店、診所、銀行、小超市等居民日常消費行業一應俱全,仍留有奶茶店和房地產中介的地盤。
而往東南邊看,視野豁然開朗,鮮有高樓阻擋視線,兩三層的自建小樓房和雙坡式斜屋頂磚瓦房混雜在一塊,倒是一顆幾人粗的木棉樹在這片城中村傲然而立,靜靜等待那條從馬路延伸過來的,路基裡的水泥緩慢風乾。
唐楞嚴和餘賢此行的目的地,坐落於路口的東北角,同現代化建築與城中村隔路相望的南珠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本地人俗稱南珠職高。
兩人方停好車,學校大門旁的一頂太陽傘下,已然有個穿著夏季POLP衫校服的女生在向他們招手。待兩人走近一看,那件校服的右上方縫著南珠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LOGO
南珠市公立學校的校服款式向來統一,唯一能夠區分的方法只有各自學校的LOGO。只要膽子大,把LOGO裁下來,縫上另一個學校的LOGO,只要保安檢查不嚴,便能輕鬆混進去——餘賢初中時沒少幹過。
“抱歉,讓你們久等了。”打過招呼,餘賢看向李華,笑道,“多虧你的幫忙,我們社團才能夠找到個合適的地方排戲。”
“沒哦,我和瀟湘也剛到這裡。嘻,這沒什麼,我們學校週末管得不嚴,帶你們進去小事一樁,瀟湘以前也幫過我好多。”李華毫不介意,又很熱情地同陌生的唐楞嚴寒暄,襯得在旁邊執傘,僅僅揮手示意的寧瀟湘像個外人,李華才是唐楞嚴和李華的同學。
寧瀟湘倒饒有興致地打量餘賢一番,微微一笑:“之前社長說你在服化道上面頗有天賦,今天終於能見識了。”
在學校套著校服的素顏餘賢真是相貌平平,而日常打扮過後的他,沉穩中顯出些許帥氣——當然還是比不上唐楞嚴,但足以讓寧瀟湘稱道幾句,雖然她平日裡在眾人前拐彎抹角慣了,以至於餘賢差點沒聽出含義。
“哪裡,說到打扮,當然還是你們女生強。”餘賢也是初次見到寧瀟湘的休閒打扮,相較鍾情於修身褲的李華,寧瀟湘選擇了附帶領結的淡藍色雪紡衫和中長款純白A字裙,束髮也解開,梳成偏分,自然狀態下的烏色長髮更加飄柔與空靈。
等戲劇社的成員陸續到來,李華帶領眾人進了學校。戲劇社固然可以申請週末在自己學校排練,但是南珠二中實在太偏僻了,大家過去不方便。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雖然不是位於市中心,卻比被魚塘和田地包圍的南珠二中要好太多。
戲劇社的注意力在於職業學校的新奇處,忽略了天氣的炎熱。李華兼顧著導遊,一路指點講解著。
“學校裡還有幼兒園?”唐楞嚴訝然望向校園一角的兒童遊樂設施、圍欄和粉刷得七彩斑斕的樓房。
“對,那是校企合作的幼兒園,供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和培訓——”李華解釋道。
羅漓忽然穿插到兩人中間,仰頭盯著李華問:“那相當於你們在那裡兼職打工囉?”
“這個……我不太清楚。”李華搖頭,“我是學民航服務與管理的。”
在社長謝玖曦的呵斥下,大家收起騷動不安的好奇心,將重心傾斜到戲劇的排練上。輪到李華在一旁地看著,她學校沒有戲劇社,今天正好有機會了解高中的戲劇社怎樣排戲。
戲劇開場,餘賢扮演的阮大成參加孔廟祭祀,被一干“女秀才”追打而出。因為處於一次排練階段,大家都沒有穿戲服,在一聲聲女性的叫罵中,非但沒演出痛打奸佞的效果,反而看起來像是出軌被抓現行的渣男。
編導的孟傾城何嘗不想讓角色與性別合一,只是戲劇社實在陰盛陽衰,英語臺詞出演又嚇退了不少群演,她只能將社員物盡其用,勉強保證主要角色的性別一致。
連技術部的餘賢都得一人飾好幾個配角,那些演技平平的社員反串龍套也就可以接受了——介時把男戲服穿上,頭髮扎髻,照樣能演出眉清目秀的小書生。
進行到第二幕的上半段時,羅漓和唐楞嚴的對戲出現小問題。孟傾城不滿意羅漓的發揮,親自喊停了幾回,給羅漓講述臺詞和動作要點,結果還是不滿意,只得把問題記錄在手機備忘錄裡,接著排下面的戲。
好不容易把七幕劇導完,孟傾城氣得要吐血,本以為羅漓表現得夠差勁,誰知那些演龍套的傢伙更出戲!且不說臺詞背得不熟,全靠飾演多角的餘賢臨場提醒搶救回來;她們連動作戲都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