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如路人暮成友(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年的中秋在星期一,連著週末,正好三天假。鑑於月圓人亦圓,學校考慮再三,決定讓學生週二上午返校。另外,佈置了“適量”的作業,令大多數學生在家裡如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學校的氛圍。
區別於以往在第一時間完成所有作業,餘賢劃分了日程,白天學習,晚上準備著他的小說。到週日下午,他如釋重負地收好最後一張數學試卷。
由此,餘賢可以致力於小說了。
這篇80萬字的,風格偏向二次元日常的小說,背景設定在廠西灕江市。作為廠西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朝的山水名城,右旁灕江,左依桃花江,交匯四湖,水汽充盈。餘賢有幸去過灕江市拜訪親戚,08年,還是09年?不記得了。那時是4月初,正值春雨。
暫居灕江的六天,細雨連綿。由室內朝外看去,一切都是灰朦,外界的聯絡,似乎被紛亂無章的雨滴聲阻隔。有時在屋裡也不得安生,運氣差的話,細雨過後接上回南天,一旦開窗,滿屋子躲不了受潮,被褥粘稠,桌椅溼漉,親戚家的大屁股電視,畫面扭曲成梵高名畫。
若是不開窗,室內又格外沉悶——多愁善感的人,免不了長吁短嘆,用手指在遍佈水珠的玻璃上抄寫傷感句子。
而濛濛之中手執一傘,沿著灕江,則走進了一卷潑墨山水。水霧稀釋群山的翠綠,在灰白繪卷裡更顯墨韻,岩石稜角,或是磨平,或是覆上一層面紗,叫人看不得仔細,單憑輪廓詩意遐想。屋內的雨聲嘈雜,解放橋上卻成了空靈的和聲。
朝南望,隔得愈遠,水汽愈濃。餘賢的記憶中,江畔的象鼻山腳踩大片白雲,大有路過的神僧揭開封印,隱藏在山裡的神象重見天日,架起祥雲欲沖天庭的氣勢——親戚最近來電說,市政府要在解放橋邊重修逍遙樓,介時登高俯覽,想必更有風味,更具悠然。
同一城市,同一時段,不同風景。居住於此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軌跡造就了各自的性格。
趙夢華每週乘坐24路公交車,往返與七星區和灕江中學,過著標準的兩點一線生活。在學校,身為學生會長的她一面處理尋常事務,一面保持著自己的良好成績,有時候班委拿不定主意,也會諮詢她的意見。週末同理,不過學校變成了補習班。
回到家,工作繁忙的父母給予了她充足的物資條件——在一個三口之家獨立生活,偶爾家人相遇幾分鐘,話題除了學習,就是警告她不要早戀——十八年來,她習慣了,為了完成繁忙的日程,笑容所消耗的能量也要節省。
與她同校,學業平平的墨子秋並不受人關注,甚至沒有人知道他是與隔著灕江中學一片桂湖的奶茶店老闆——其實是他家經營的,但一年前父母意外雙亡後,這家店成了他唯一的經濟來源。
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隨意地完成作業後,就下樓與員工一起營業。日子同樣平滑單調且辛勞。不同於趙夢華的是,墨子秋很享受這一平淡。
以上是餘賢在學校就做好的背景與人設。他端坐在房間的書桌前,兩手豎起手機,雙臂間平放著手寫的大綱,兩根拇指飛快地用拼音九鍵碼字。
開年以來,文化執法大隊連續組織了好幾次突擊檢查,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前所未有。新來的領導在市報上發言,要杜絕未成年人上網咖事件。南珠市的網咖、網咖起初不以為然:每年都喊這口號,在高考、中考期間大張旗鼓,事後又放鬆檢查。
3、4月份那會兒查封了好幾家網咖,同行的人都嘲諷說:那些傢伙掉錢眼裡了,忍一忍,幾個月後不就賺回來了?時間進入7月份,幾個網咖以為風頭過了,便撿起老本行,偷偷讓周邊的中小學生進來,不料沒過幾天就相繼翻車。
業內大吃一驚,啥情況啊,南珠市那麼多家網咖、網咖,天天突擊檢查,持續那麼久,不累嗎?後來去找幾個翻車的倒黴傢伙一問:今年文化執法大隊擴編了,還招了許多臉嫩的人員——外表是個小女孩或小男孩,其實年齡都超過20——玩釣魚執法了!
大家一聽立馬老實了。餘賢轉了好幾家網咖想碼字,均被拒之門外,其中一位熟識的老闆禮貌將他送出,說:“同學,看在你是初犯,我就不端著長輩架子說你了,快走罷,好好學習,莫要害我!”
無奈下,餘賢只得依仗功能不斷在進步的智慧手機。正打出拼音,找尋一個生僻字,連續往下翻了好幾頁,終於覓得,他拇指按下,手機螢幕忽然彈出QQ語言通話的介面。
“喂,餘賢!明晚中秋節來廉州耍耍嗎?南江門廣場這裡活動挺多的。”胖子噼裡啪啦地說了一大通,廉州是南珠市下轄的縣,胖子的老家。
聽他說,回去以後,長輩三句不離錢、房、貸款和後輩學業;小輩要麼太小,與他沒有共同話題;要麼悶著頭玩手機。胖子在老家的生活異常無聊。
“看我家人來不來,中秋節總得和家人過嘛。”餘賢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
胖子要他最遲在今晚下決定,下完決定趕快網上訂購去往廉州的火車票,6.5元一張,也可以多花3.5元享受一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