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聚變核電站正式建設(第1/2頁)
章節報錯
“根據最新訊息,目前聚變核電站正式在水仙核電站開建,預計半年左右時間,將進行第一臺機組發電,此次聚變核電站發電機組採用我國自主研製的磁流體發電機組,實現百分百國產化!”
這一天,一則新聞取代了nasa‘重返月球’計劃和載人登火星的新聞,那就是華夏可控核聚變正式邁入了商業化階段,核聚變電站正式動工,而且年底就可以進行第一臺機組發電。
訊息一出,整個能源市場再次遭到重創,石油、煤炭等都狂跌。
畢竟華夏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全球煤炭最大消費國,幾乎消耗著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煤炭。
一旦聚變核電站發電,意味著華夏將會不斷減少石油消耗和煤炭消耗,那麼誰將會為他們手中的石油和煤炭買單呢?
哪怕在華夏‘金烏裝置’首次啟動實驗,獲得了歷史性突破,所有人都清楚,華夏距離可控聚變技術已經不遠了,而第二次啟動實驗,更是代表著華夏真正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意味著華夏距離可控聚變技術商業化應用不遠了。
可是還是有人抱著僥倖,覺得技術突破,到商業化應用,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建立一座聚變核電站,投資巨大,建設時間長達十年以上,他們還有時間調整!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切來得如此之快,來得如此之猛,立馬就動工建設聚變核電站,年底首臺機組就會投入發電執行,提供源源不斷的發電。
他們並不知道,華夏的核聚變示範堆,實際上直接採用‘金烏裝置’就可以了,在‘金烏裝置’第二次啟動實驗,新的‘金烏裝置’就投入生產建設,現在只不過將生產出來的材料,運到核電站進行組建,速度自然快了。
至於土建部分,華夏至今未失‘基建狂魔’本色,在這方面建造速度自然不是海外所能想象的。
就是磁流體發電機組,也不是剛剛今年生產的,早在三年前就進行生產了,還有四臺專門用於‘金烏裝置’實驗。
訊息一出來,期貨立馬就體現出影響了,畢竟期貨本身便是關於未來的交易,當投資者喪失了對一件商品未來的預期時,下跌不過是時間問題。
在這時候,往往跑的遠快,損失越小。
更何況,很多聰明者在‘金烏裝置’首次啟動實驗後,就割肉了,及時止損,而現在的期貨高點,是有人炒高,好減少損失離場。
不賺最後一塊錢,是很多厲害投資者秉承的原則。
類似的事情不只是在煤炭上或者石油上,就是丙烷、天然氣等市場也是被波及,整個能源期貨市場都在下跌。
期貨市場如此,股市自然也逃不掉。
一天的損失,幾千億美元就這麼無聲無息蒸發了,不知道多少中產者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無家可歸,流落街頭。不知道多少理財經理,從樓頂之上縱身一夜。不知道多少導師,被學員們圍毆著,成了豬頭。
最慘的,當屬是西屋公司等核電站相關裝置提供商,在華夏投建聚變核電站以及磁流體發電機組,這些都是他們分一口湯喝都沒有,而所有人都知道,核裂變發電站已經過時了,被淘汰了。哪怕是各個頂尖公司投入巨資研發核裂變第四代發電站,在聚變核電站面前都變成了渣渣。
失去了未來,他們的股票就變得一文不值,在投資者心中價值就大跌,哪怕全球的核裂變發電站還可以執行至少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他們至少在這段時間都不會虧本,還能盈利。
可是失去了未來,他們的股價就沒有溢價的空間,甚至於低於實際價值,人們只會拋掉股票,去投資更有空間的、更有前景的行業和公司。
而此時,水仙核電站施工現場,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施工單位正根據施工圖紙進行施工著,監理時刻不敢放鬆,設計代表也是緊抓著細節以及質量。
誰都知道聚變核電站一點紕漏都不能出!
秦元清也在施工現場,看著施工單位開始進行動工,秦元清對著周邊之人說道:“這裡就交給你們了,等這座聚變核電站建成,我在京城為你們請功!”
秦元清今天過後,將從水仙機場直接坐專機前往京城,因為不久之後一場重要技術會議將在京城舉行,這場重要技術會議,正是關於可控核聚變電站等相關技術規範的制定。
秦元清作為如今華夏可控核聚變領域最為權威的專家,被委託眾人,將組建各個領域專家進行技術規範的制定、稽核、批准。
這還是第一版的技術規範,接下來隨著聚變核電站建設過程中的實踐,還會進行相應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