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裡面全是武功秘籍,這本是我師傅的《寒梅凍心掌》,還有這本是北辰府震天侯陸乃辛的《擒天掌》,這是神門的《大宗玄掌》,還有這……還有這……如此珍貴的東西,怎麼可以拿來當柴火燒,太可惜了。”慕容笙一一展示手中的書,邊比劃邊說,顯得很是激動。

“不錯,這洞裡存放的都是各門各派的精妙武功秘籍,囊括了天下間武功的至高奧義,我年輕時橫掃天下,打遍天下無敵手,才收集了這些秘籍,只可惜……”黃侗鎏嘆一聲氣,吃的也停下了,“可惜我沒有徒弟,否則定能培養出一位徐百川那樣的絕世高手。三境七品三十八階,單憑這份武功見解,豈世俗之人可比,我遠遠不及!”

徐百川關於武功等級的劃分聞名天下,蘇木山三道人雖未明確表示過,卻也是預設的,他們都是有德的世外高人,從不仗著自己武功高輩分高就鄙夷有價值的東西,世界之文明不就是這樣推動的嗎?

“大仙,對不起,是我讓您失望了,不過憑您的本事與聲望,如果真想收徒弟,即便是皇帝老兒也會甘心拜服的。”

“皇帝老兒想拜入我門下我還不收呢,哼!”

“大仙,那這武功秘籍就不燒了吧,留給您未來的徒弟。玄天洞內太亂了,回頭我幫您收拾一下。”慕容笙這是在徵求意見。

黃侗鎏未置可否,當是默許了。畢竟這些武功秘籍來之不易,是他努力的結果,如此付之一炬,如何忍心。

吃喝罷,黃侗鎏在洞口舒展筋骨,慕容笙洗涮完便去履行自己的承諾,打掃玄天洞去了。

黃侗鎏年輕時痴迷武學,到處找人比武,蒐集精妙武功秘籍。後來懂得學而雜未必有益的道理,便專心於奕天棋,鑽研占卜之術,才有了“一卦問古今”的成就。他最後一次進玄天洞都是二百年前的事了。

玄天洞內積了厚厚一層灰,足有半指,松木做的書架已經腐爛,慕容笙稍一碰觸便垮塌了,可把他嗆壞了。他整整用了三天時間,才將洞內打掃乾淨,並製作了新的書架,將書籍碼放整齊。

至此,玄天洞才算有配得上它名頭的形象。

慕容笙累得夠嗆,出洞後一屁股坐在了牆根的石頭上。那石頭並不怎麼堅硬,還有些軟和。他略感震驚,起身拍去石頭上厚厚的塵灰,發現那並不是石頭,而是一個黃布包裹。開啟包裹,裡面是一摞書,共計十三本,全是佛門經書,並非武功秘籍。

“大仙,這書應該是佛教的吧,你怎麼會有?”

慕容笙為何有此一問,原因很簡單,黃侗鎏作為道門三聖之一蘇牧哲的徒弟,可謂是根正苗紅的道門傳人,怎麼會跟佛教扯上關係,這就相當奇怪了。

“這佛教十三經是家父留給我的。四百年前,道門三聖合力擊退了天竺神僧達摩,將他逐出華夏。當時家父尚幼,對重傷的達摩有一飯之恩。達摩感恩,無以為報,於是將這十三部經書留給了他,並誇下海口,任何一部經書都有通天徹地之能,超度魂魄之效。

家父信以為真,終其一生參悟經書,變得性格孤僻,肉也不吃,滿口仁慈,對家庭不聞不問,終究沒落下好,死的也不明不白。家父仙逝,這經書便留給了我。我本打算將其毀掉的,但想畢竟是父親喜愛之物,不忍毀之,就一直留著了,卻從沒看過。

此等異族邪教的書籍,料想沒什麼大能耐,否則達摩也不致被打跑。這些書不配與我華夏神功典籍相提並論,就隨手扔在了門口,要不是你找出來,我還以為丟了吶。”

慕容笙邊聆聽黃侗鎏講述,邊翻閱那經書,方才明白所謂的佛教十三經乃是《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和《四十二章經》。

“大仙所言極是,這異族邪教的書果然一般,與我華夏正統武學不能相提並論。不說其他的,你就說這書名吧,一個比一個拗口。真搞不懂,天竺人怎麼能寫出這樣的書來。”慕容笙這可不是奉承之言,實話實說。

“這經書不但一無是處,還害死我父親,燒了算了。”黃侗鎏說。

“哎,別,你要毀掉還不如送給我呢,我有大用處。”慕容笙將十三經重新包好,一屁股坐了上去,呵呵一笑,“大冷天的,坐那冰冷的石凳,還不如坐這軟凳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