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中後期,丁奉、陸抗、施績三員吳軍大將,駐守荊、揚兩州,替孫氏守住了江東的三分天下。

讓人感嘆的是,這三人去世的時間,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段。

施績死於270年,丁奉死於271年,陸抗病逝於274年。

陸抗之後,東吳再無良將,很快就被晉軍三路大軍打得全線崩潰,吳末帝孫皓只能效彷劉禪,出城投降。

而今,丁、陸兩人皆被劉封所收伏,成為進攻東吳的主將,唯有施績,還在吳國,並被孫權臨危授命,負責國都建業的防禦。

建業,俗稱石頭城,其東、南、西三面被群山環繞,唯有北面臨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施績敢在孫權面前豪言守住建業,依仗的就是地利優勢,還有其麾下的朱部部曲。

丹陽朱氏的族兵,是吳軍中的一支勁旅,早先施然、施績守武昌,領令攻打夏口,施績就帶著部曲把步闡圍在城中,要不是劉封遣了陸抗先期入城,又迂迴攻打武昌、夏口被攻下也有可能。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

施績這一次,也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真實本領,讓那些看不起他姓氏的人好好瞧一瞧,他雖然由朱姓改為施姓,但能力依舊出眾。

在施績領部曲據守建業之時,吳大帝孫權開始逐次將宮中內卷、孫霸、孫休、孫亮等皇子,以及城中大臣家卷遷往廣陵。

廣陵,也就是後世的揚州一帶。

相比長江邊上的建業,廣陵一帶更靠近水網密佈的江淮,在這一地區,吳國還有數萬的青壯鹽兵可以隨時徵召。

——

柴桑。

漢、吳前線。

劉封在進駐武昌後不久,即登上戰船,前來柴桑督戰,這一路上,步練師、孫尚香兩人陪在劉封身邊,一邊排程後方糧秣、輜重,一邊向劉封介紹江面上漢、吳兩軍的交戰情況。

這些軍事後勤上的情況,步、孫兩女不可能全都清楚,但架不住她們身邊有親近之人知曉,比如步闡的步家,再比如和孫尚香來往密切的陸績等人。

劉封的到來,讓丁奉全軍士氣大振,丁奉更是親自擂鼓助戰,指揮船隊直插潯水的入湖口,把吳軍船隊給堵在了裡面。

水軍打仗,主要依靠坐艦。坐艦的分類,又有普通漁船、飛舟、走舸、蒙衝、鬥艦、樓船、大樓船、王樓船等多個級別。

船體越大,衝擊力越強,到了樓船級別,憑藉船帆的加力,甚至可以連續衝破數十條走舸的包圍。

全琮本不想拼命,但就這麼被堵著,他無法動彈只能等死。

無奈之下,全琮只能一隊又一隊的派出船隊,依靠對鄱陽湖一帶水情熟悉的有利條件,與丁奉軍周旋,但這樣互拼消耗的纏戰,能夠堅持多久,全琮卻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丁奉麾下,最擅水戰的將領,當屬錦帆甘瑰。

頂著勐將甘寧之子的名頭,甘瑰在漢軍中卻一直沒有可信的戰績,這主要是因為漢軍擅陸戰而不擅水戰,再有就是,孫權每到戰事不利時就乞求和談,這使得佔據上風的漢軍,一直無法順江而下擴大戰果。

好在這一次,劉封下達了直搗建業的命令,這才讓鬱郁不得志的甘瑰尋到了立功的機會。

“兒郎們,升錦帆,跳蕩先登敵船者,立首功。”

在甘瑰的大喊聲中,赤著上身,腰間纏著錦衣的錦帆軍水卒一個個如狼似虎一般,勐撲向當面的吳軍水師。

其中,遭到錦帆軍圍攻的全琮之子全懌的部眾,全緒、全寄死後,全懌成為全琮諸子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最有能力的一個,全琮對他也是寄以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