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魏吳大將齊上陣(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景耀七年(250年),二月六日。
劉封以秦王的身份釋出王令,以世子劉韋坐鎮長安,督關中諸路人馬,沿黃河西岸佈防,伺機向魏國的幷州、司隸校尉部河東郡滲透。
以徵西將軍姜維進駐北地郡靈縣,收復被諸胡佔領的河套地;以大將軍魏延督弘農、南郡諸軍,駐澠池一線;以徵北將軍鄧艾督汝南、穎川、譙郡等地漢軍,駐許昌一線。
魏、鄧兩路漢軍呈東、西夾擊之勢,包圍魏國國都洛陽,形成羊攻洛陽的震懾之勢。
司馬昭坐立不安,因為王元姬的關係,司馬昭、劉封已是不死不休的狀態,彼此恨之入骨,現在,司馬昭最擔心的,就是劉封想要斬草除根,殺了他和司馬炎,以斷王元姬的念想。
司馬孚、荀勖、杜預等人被召入晉王府,在議事之時,各自神情嚴肅,劉封雖然人不在洛陽附近,但以劉封的狡詐,也說不準就隱藏在暗處。
“殿下,合則利,分則敗,大魏這些年之所以屢遭敗仗,原因就是內部爭鬥,自耗嚴重,現在新帝繼位,正是勵精圖治之時,老朽不才,願進宮與皇帝面陳,促成司馬家與曹家的聯合。”
司馬孚坐在司馬昭的左首,第一個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司馬八達之中,司馬孚是與曹魏宗室走得最近的一個,曹叡在位之時,司馬孚也是深得信任,被任命為侍中,時常得到召見。
司馬昭依言點頭,兄長司馬師的身死,讓他一下子成熟起來,曹魏宗室在魏國有著先天道義上的優勢,現在他剛剛繼承了晉王位置,根基不穩,暫時安撫住曹髦是為上策。
“殿下,洛陽乃大魏國都,輕易不得捨棄,要是洛陽丟了,那魏國也就不存在了,預不才,願領軍守衛城池,與蜀軍死戰。”
杜預隨後出列,粗大的脖子隨著他的話語一起一伏,顯得詭異得緊。杜家的祖上在關中,但如今已被蜀軍佔領,杜預為此耿耿於懷。
“殿下,瓘願出使吳國,引為互援,共同抵禦蜀國。”衛瓘在這幾人中,屬於後進,見眾人各有想法,這時也站起稟道。
司馬昭面露欣喜,有了杜、荀、衛等親信部下的輔左,讓他守住洛陽的信心又足了些。
“諸君獻計御蜀,昭不勝感激,今日之後,諸君皆是晉王府的親近之人,吾等當同進退,共榮辱,不離不棄。”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伐吳的總方略已經定下,劉封也就不再猶豫。
荊州,風雲待卷。
在北方一番虛張聲勢、唬住司馬昭之後,劉封緊跟著一聲令下,把秦王中軍儀仗移駐武昌,擺出伐吳東進的決戰態勢。
得到劉封先打江東的訊息,荊、交兩州官員群情振奮。
荊州刺史徐庶,交州刺史霍弋,聯名向劉封遞交了徵運糧秣、保障輜重、提供後備輔兵的一攬子方桉,從厚厚的奏報中,劉封能夠感受到,兩地官員對拿下江東的決心和信心。
漢、魏、吳三國,從實力來論,魏國排第二,吳國排第三。
長期以來,由於魏國佔據了中原腹心之地,對蜀漢的威脅最大,先打魏國在朝堂決策時佔據上風,這使得荊州系、交州系官員很是受傷。
徐庶這一次也是不顧年邁,向劉封請纓領受督運糧秣的任務,為了表示自己有能力勝任,徐庶還把陸績、王甫、趙累等一群老臣都召集了起來,組成智囊團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