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孫權:漢為兄,吳為弟(第2/2頁)
章節報錯
四月下,手握重兵的魏國安定郡太守,鎮軍將軍胡遵,在郭淮的勸說下,終於選擇徹底的迴歸漢國。
劉封在長安聽郭淮彙報胡遵父子有意歸漢,心情頗是激動,胡氏雖然是胡人漢化身份,但在抵抗西北邊患時表現得很是忠勇。
胡烈戰死。
胡淵戰死。
從這一點來說,劉封私下以為,胡烈、胡淵父子在成都平叛鍾會之亂時的殺戮,也算是功過相抵了。
安定既下,胡氏這一將門歸漢,從歷史的規律性來講,意味著劉封朝著改變蜀漢結局的方向,邁出了有影響力的一大步。
關中軍民歸心。
蜀漢的國力、影響力也越發的強大起來。
同時,馬忠、王異策動的封王聲浪也達到了最頂點,在荊州、交州以及涼州,請求劉封為王的呼聲,如雪片般的送到成都。
就算是益州一帶,支援劉封為王的呼聲也是此起彼伏,讓本想躲著避過此事的劉禪好生著惱。
就在蜀漢內部為封王之事僵持不下時,遠在江東的吳主孫權,也在為如何平衡好漢、吳、魏三國的關係而煩擾。
孫權是前三國時期碩果僅存的君主。
蜀漢這邊,劉禪是劉備之子,輩份上和孫權同輩,但名望上差得不是一丁半點,也唯有當下如日中天的劉封,能和孫權相提並論。
曹魏那邊從曹操開始,已經經歷了曹丕、曹叡兩代,現在的小皇帝曹芳,跟孫權相比,已經是小小小輩。
面對魏國一個比一個小的後輩,孫權這個大魏吳王,終於臉面上掛不住了。
一個失了關中的魏國,已經不值得他吳大帝再進貢遞表了,相反,一個擁有荊、益、交、涼、雍五州之地的漢國,才是他孫權值得結交的友邦。
漢、吳同盟自劉備病逝之後,由諸葛亮主導而結成。
當時,蜀漢的國力不如東吳,在雙方關係上,吳兄蜀弟也是雙方預設了的,要不然,也不會是鄧芝等人一次次跑到建業去出使了。
到了劉封任丞相時,雙方國力漸漸翻轉,相比佔據了三州之地的蜀漢,東吳只有大半個揚州,孫權也不好意思提什麼吳是兄、蜀是弟了。
這事情孫權不說,劉封也不爭這些虛名。
劉封不爭虛名,孫權對虛名卻是在意得緊。
作出重新修復漢吳關係後,他再次遣了選曹尚書薛綜為使,直接跑到長安,向劉封送上孫權的國書奏表。
奏表中文字揚揚灑灑,中心的意思有兩條。
其一:奉漢為兄,吳為弟。
其二:為劉封請漢中王。
------題外話------
感謝是可許久宗師兩次共600打賞,感謝一直以來在困難時期的支援,也感謝眾兄弟訂閱,投票和打賞。上午志願抗疫了,碼字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