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在漢中調兵遣將之時,劉封已經率軍出了陽平關,向武都方向進軍。

諸葛亮迴轉漢中之後,隴右的漢軍以魏延、傅肜兩部為主。

魏延在去年被蜀漢朝堂任命為涼州刺史,兼丞相司馬,正式獨擋一面,此時正領軍在武都以北的祁山道方向,與張郃、司馬懿交戰。

傅肜軍在沓中一帶,與馬雲祿、成公英兩部配合,合兵對付曹魏的涼州方向偏師楊阜、蘇則一部。

相比司馬懿和張郃的組合,漢軍一方在將領配合上處於弱勢,劉封擔心自己要是晚到,怕是會有不利的後果。

蜀漢在隴右處境艱難,加上天氣惡劣、連日暴雨讓道路泥濘不堪,魏延、傅肜的處境越發的不利。

歷史上李嚴督糧到陽平關後,就假詔劉禪旨意令諸葛亮班師撤退,徒步行軍都很是困難,更不要說是運糧了。

李嚴能退,劉封卻是不能退。

劉封剛到陽平關,就接到魏延從武都、祁山道送回的緊急軍報,漢軍在山道上設下的三道圍督皆已被毀,此時正退守祁山堡,以待援軍到來。

祁山堡顧名思義,是一座依託祁山和西漢水修築的山城,若是此地被魏軍攻佔,則漢軍在隴右將陷入到極度被動之中。

“棄了輜重,輕裝前進,務必在三日後到達武都,接應魏刺史。”劉封這邊一聲令下,漢軍上下就立即行動起來,只攜帶著三、五日軍糧疾行北上。

先鋒趙雲棄馬帶頭步行,與關興、張苞兩將一起翻山越嶺,抄近路直往魏延與張郃交戰的祁山堡方向衝去。

兵貴神速。

趙雲深知這一道理,魏延這人心高氣傲,一般情況下不會出聲求援,而要是魏延叫苦了,那就說明戰事已經到了危急關頭。

一想到這裡,趙雲顧不得自己年紀大、體力跟不上,他心中所想,就是儘快的到達祁山堡,才能逆轉當前不利的局面。

裨將軍關興、張苞領了趙雲之令,兩人一起當先開路,為全軍掃清擋路的小股魏軍和傾向曹魏的氐羌勢力。

“興國,真沒想到,兄長在成都預言成真,魏人真的來打隴右了。”關興邊走邊說道。

張苞點了點頭,對劉封的神算和預見也是佩服之至:“安國,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好好打,可不能負了你我父輩的名頭,更不能墜了兄長和趙老將軍常勝不敗的威名。”

劉備、關羽、張飛去世之後,劉封、關興、張苞因同在軍中效力,彼此關係又情同手足,遂被人稱之為小劉關張,對於這個稱呼,關興、張苞很是看重。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