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蜀漢軍中第一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平原戰場上,魏軍有騎兵快速移動和突擊的優勢,能夠將以弓步兵為主的蜀漢軍隊包圍分割。
而到了隴右這一塊以山地丘陵居多的地方,蜀漢的連弩兵以及山地兵,則更能發揮其隱蔽奇襲的特點。
諸葛亮之所以執著於在隴右北伐,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祁山堡。
蜀漢涼州刺史、丞相司馬魏延領三千步兵,駐守此堡已經有二十餘天,憑藉著諸葛弩的遠端打擊能力,還有堡城的有利地形,魏延擋住了魏軍的數次進攻。
劉封這一次出兵隴右,主要的目的,除了擊退曹魏的進攻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救援蜀漢目前最厲害的大將魏延。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蜀漢五虎將中,前四位都已經去世,趙雲雖然還在軍中征戰,但老將軍也已經七旬,這一次跟著劉封出征,估計也是最後一次上戰場了。
沒有了這些萬馬軍中獨擋一面的大將,蜀漢接下來要靠誰來支撐。
劉封的武力雖然已經達到了一流水平,但以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統帥的身份更適合他,而不是衝鋒陷陣的將領。
蜀漢軍中,五虎上將之後,公認的第一大將就是魏延。
其餘諸將之中,關平、張任、姜維、鄧艾都有率領偏師作戰的能力,但與魏延相比,資歷和實力上還是要差了一籌。
魏延是劉備部曲將出身,是根紅苗正的劉備親將,在歷史上也沒有先投劉表,後降劉備的經歷,而諸葛亮對魏延其實也相當的器重,幾次大規模的北伐,擔當先鋒大將的就是魏延,而不是別人。
其實,從整個蜀漢的時間線上來看,魏延實際上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有他在,諸葛亮北伐就算遇上危險,也能遣了魏延斷後,保全主力安全的撤回。
沒有魏延,姜維要不就是親自斷後,要不就是犧牲掉傅僉、張嶷、趙廣等忠勇之將,一次次的失血之後,蜀漢軍中最後的一點元氣也消耗殆盡。
其中:張嶷、趙廣兩人斷後戰死的事蹟相當的悲壯。
張嶷本來患有重病,為保全姜維主力,挺身而出帶著無當飛軍迎戰魏軍大將徐質,馬革裹屍。
趙廣是趙雲次子,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在蜀漢最後覆亡之時,請纓在沓中石圍斷後阻擋鄧艾、鄧忠所部,最後臨陣戰死。
這一段事蹟比較冷門,許多喜歡三國的書迷都是一掃而過,不去細看。
當然,也有偏偏不信邪的痴迷作者,非要以趙廣為主人公,寫穿越復原當時戰況,名字還起得極是幼稚《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結果不用猜,書友群討論後三國,沒人提及這一本,可謂是僕到了姥姥家。
這些都是劉封穿越前,在網上閒逛時發現的趣事,這個名叫晶晶亮的作者,後來還很不信邪的又開了一本三國,僕得也是一樣慘。
上面這些,都是閒話。
就和羅貫中在演義中黑一把魏延一樣,只能當作野史和虛構來看待,不能當真。
楊儀這傢伙器量狹小,與高傲的魏延相互看不慣,兩人為了諸葛亮死後誰來統率大軍的問題爭執,最後演化到內訌,矯詔殺魏延,在劉封看來,這等不顧大局、循私報復的小人,就算再有才能,也不能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