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國鼎立新局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章武二年,五月。
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六歲,大赦天下,改元建興。
根據劉備遺詔,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同年,蜀漢國內叛亂又起,牂牁郡太守朱褒佔據本郡反叛,很快被張飛領軍擊破,朱褒逃往交州東吳境內。
隨後,雍闓在士燮的引誘下,於南中殺死太守正昂,俘太守張裔送至東吳,漢臣呂凱、王伉據城堅守,雍闓攻城不下,雙方相峙於建寧一帶。
南中蠻王孟獲、越嶲夷王高定煽動諸夷在南中自立,諸葛亮初次輔政,面臨困難重重。
在此艱難局勢下,劉封駐守的荊州局勢倒是漸漸安穩了下來,甚至還有餘力,派出張任、泠苞、張嶷所部西入巴蜀,協助平定諸夷之亂。
要不是江陵、公安實在離開他不得,劉封這會兒已經在南征南中的路上了。
在劉備駕崩的這一段關鍵時間段,劉封這個新上任的後將軍,也正面臨著吳軍的大舉進攻,一時離開不得。
這一次荊州大半失陷,劉備確實有主觀的過錯,客觀上也有對魏吳暗中結盟缺少預知的因素。
從蜀漢一朝的歷史來看,情報工作一直是弱項。
諸葛亮執政之時,好歹丞相府還有司聞曹專門負責刺探任務,諸葛亮死後,這項工作就越發的不受重視,以致於會出現費禕這樣的大人物被郭修一個降將刺殺的事情。
為了收集準確的情報,劉封向東吳和曹魏兩邊都派出了相當多的人手,王異也被他從東三郡抽調過來,專門負責這項重要又隱秘的任務。
別人幹這個工作,可能還有想法。
王異則是欣然接受,像這樣不用拋頭露面,但又時時能和劉封見面的職務,正好適合她的身份。
——
孫權這一次背刺,算是徹底把赤壁之戰達成的孫劉兩家共抗曹操的盟約撕毀了。
但鬧了這麼一出背信棄義的大戲,孫權發現,他雖然獲得了勝利,但荊州最重要的核心城池,還在劉封的治下。
換句話說,吳軍打了半天,就賺了一個熱鬧。
荊州重要的城池,江陵、公安、襄陽一個也沒有拿下。
襄陽是堅城。
江陵是堅城。
南郡的這兩座堡壘,讓吳軍將校搖頭嘆息,孫權倒是心氣很高,從建業跑到夏口督戰,想要命令陸遜強攻一城,但他的命令遭到吳軍上下的一致反對。
這一次大勝,好就好在是陸遜指揮,要是換了孫權,那肯定是一場大敗。
吳軍諸將中,就算是最低階的裨將,也對這個判斷點頭認可,孫權軍事指揮上的無能,在陸遜的輝煌大勝面前,被扒得體無完膚。
無奈之下,孫權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攻打荊南四郡,又出兵漢津、當陽等地,試圖切斷了襄陽和江陵之間的聯絡。
當陽城中,羽軍兵將不足千人,不是吳軍對手,關羽在劉封的極力建議下,主動的撤出,集中兵力退守襄陽。
襄陽城位於魏、蜀、吳三方勢力的交叉口上,不管是魏軍還是吳軍,要想打下城池,沒有一年半載不可能實現。
這個時間推斷還是建立在襄陽城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而現在,襄陽有沔水可以聯絡東三郡,關羽可守可退,完全不懼後路被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