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封山橫臥於翼州城東南,此山巒連綿起伏,鍾靈毓秀,紫氣萬千。據傳二十多年前有一程光道人在此修煉,之後得以皇家尊貴之人資助在此山修建了道觀,以後漸漸有了些名氣。十年前又得敕建殿宇,賜名紅封萬福宮,皇帝親封程光道人為紅封真人,從此紅封山名聲大振,享譽天下。

湊巧的是曾經的內閣首輔顧允之所創的梁溪書院也距離翼州不遠,他得皇宮之中聽聞,二皇子殿下就在此地修習道法,便早早暗中遣人混入道場之中靜待觀察。

到了本月十八,駱大人整裝齊發,天還沒亮就上了山,手執封王詔書靜候於萬福宮前迎接杋珣出關。旭日東昇,天已大亮,山上的道士們看這如此盛大的陣式不禁有些慌張,都遠遠地避開了,僅有一位年老的護院道長上前尋問情況,經駱大人一翻敘述才得知杋珣竟是皇子,著實讓人意想不到。

駱大人心想紅封真人對二皇子身份的保密倒是滴水不漏。且聽護院驚訝地說道:“杋珣殿下早在本月初八就已出關了。”

駱大人聽後頓時驚慌,自己得到的訊息明明是本月十八呀,怎麼初八就已出關了呢?急忙問道:“殿下現今何在?”

護院道:“殿下出關後就下山去了?”

駱大人聽後更覺冷汗直冒, 問道:“那他去了哪裡?”

“這就不知道了!”護院搖搖頭,哪裡還願意管這樣的閒事?遙想當年紅封真人將他帶回山時,就覺得他極其囂張狂妄,可真人卻依然對他十分縱容,不論他欺負了平輩還是頂撞了長輩,真人從來都是不管不問,大傢俬下怨聲載道,卻拿他沒有辦法。所以護院心裡只合計著,這天王小祖宗可算是自行下山了,但願他別再回來,留在山上這幾年大家沒少吃苦頭呢!

駱思恭焦急問道:“那紅封真人何在?本官可否求見真人?”

護院面露苦相:“非常抱歉,真人他向來不見外客的!大人若有什麼話請容貧道代為通傳吧!”

駱大人好生無奈:“好吧!本官就是想問問真人可否知道殿下的去向?如此也好下山去尋他。殿下身份何其尊貴,若是有什麼閃失,那本官恐怕也性命也難保了!”

護院隨即向真人稟報去了。過不多時出來道:“大人,貧道已代為通傳過了,真人也不知殿下去向。”

駱思恭此時脊背發涼,他素知皇上對杋珣寵愛之極,如果二皇子要有什麼差池那可如何是好?又怎麼向皇上和皇貴妃交待呢!

彷徨之際又聽護院說道:“大人也不必過於憂慮,殿下這三年來得真人親傳,有功法護體,想來也不會有什麼閃失,況且此次下山也經得真人默許,必是想自行歷練歷練了,或許是回京了也不一定。而且真人近日將雲遊四方,他說若是見到殿下,也必會將其帶回宮去。”

駱思恭聽後只能苦笑。暗歎修道之人果然心胸寬大,縱使默許二皇子下山,也應該派人跟著他才是呀!紅封真人竟對此視若兒戲,顯得對皇室也太過無禮。皇上若是得知此事恐怕也礙於情面不會來追究真人之過,唯獨苦了我們這些前來接駕的護衛呀!

此刻駱大人也不敢再做耽擱,趕忙差遣隨從回宮報信,自已帶著大批人馬兵分幾路尋找杋珣去了。且不知臨近翼州各地早已暗流湧動,梁溪義士首領顧先生得知二皇子殿下已經出關並且私自下山去了,不由喜出望外,也開始派人私下打探趙杋珣的下落。

而趙杋珣早就料到皇家待衛會到處尋他,便在出關之時就換上了一身便裝,配著真人親賜木金劍,帶著的獵妖瓶和數千兩的銀票,興高采烈地四處遊蕩去了。脫下道服換作常裝,這身打扮即不失偏偏公子的氣度又像極了闖蕩江湖俠士,他心裡不知有多暢快。

而今他雖然孤身一人,卻感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只因他早就厭倦了宮中前呼後擁,時時需得忍受父皇與母妃管束,加之本朝修道盛行,自已又偏偏喜愛那些神秘的道家密術,才想要跟著紅封真人修煉法術。卻不曾想閉關三年,修煉道法十分乏味艱苦,所以出關之後,仗著自已學了些法術便想要獨自來到民間尋鬼降妖,順便體驗民間生活的樂趣。

江南一帶繁華富饒,山清水秀,如此一來可以遊山玩水,二來可伏魔降妖大顯一翻身手。但杋珣年輕氣盛,初入江湖不諳世事,不僅不講道義也更不懂得憐憫眾生、慈悲萬物,他只覺得妖魔鬼怪不過如飛禽走獸,所以剛一下山便開始四處蒐羅妖孽鬼魅等靈異之物,也不管妖異是好是壞遇到便捉,這十餘日下來,就捉了七八隻妖靈,如此不分青紅皂白,恣意妄為的行徑,早已使得地界上的群妖憤恨不已,並開始暗中探尋他的蹤跡,要施以報負了。

漸漸地,這路途中杋珣愈覺身邊的妖物越來越多,他非但不覺事有蹊蹺,反倒認為自已經驗增長,感知能力增強。那些尋常小妖只遠遠跟著,自然不敢近他身前,待復仇時機成熟便一定會向他下手。

這一路上,杋珣遊遊蕩蕩,四處漂泊,閒時觀景,興時捉妖,也不知歷時多久竟來到了梁溪城內。

此城依山傍水,人煙埠盛,街面繁華寬闊,兩旁店鋪多有旗幡飄揚。走在城中心情甚是舒暢,杋珣沿街漫步,眼看時至正午,不由覺得咽喉幹喝,腹中飢餓,便進了一家飯莊,挑了二樓一間上好的臨街雅間,叫了一罈好酒和幾道店家的招牌菜細品慢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