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古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而,陸洵當然不去。
他每日裡晨起習武,至午方歇,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修行。
這幾日裡,他唯一的一次外出,也只是很低調地帶著保鏢,去了一趟田小翠的家裡,算是為田小翠的「開竅」充一下護法。
本來其實不需要,但田小翠特意打發了墜兒過來哀求,陸洵也就當是出去散散心——雖然明知道「開竅」不是壞事,田小翠也才剛剛二十一歲而已,從時間上來說,稍晚,但還沒真的晚,但她的確是從一開始就很害怕這件事,只是礙於這是陸洵親自點名要求的,她才不得不老老實實按照蔡家小娘子的要求去做。
當然,陸洵的這種深居簡出,是少不了要被人嘲笑的。
儘管入室刺殺案就在不遠,但隨後陸洵就幾乎不敢出門了,這等膽小之舉,自然是成了不少本地名士口頭上膽小如鼠的實證,頻頻拿來嘲笑。
為此,連詩作都寫出了不少。
明斥、暗諷、隱喻,各種手法層出不窮。
甚至還有兩首一星之作誕生。
陸洵不為所動,仍舊老老實實的窩在家裡。
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刺殺一事發生之後,這短短的五六日的時間裡,他已經陸續的又點亮了四處「星宮」了。
有灌頂「文氣」的強力加持,再經過重新的「開竅」之後,他的修煉進度一日千里,而且幾乎不需要從天地之間汲取絲毫的「文氣」,只憑藉著煉化作詩所帶來的「文氣」,就已經足夠了。
…………
眼看端午將至,鄴城之內正是最熱鬧的時候,忽然有一日,繁忙熙攘的鄴城南門外,來了一位中年文士。
他看上去約莫三十來歲,容顏清雅,舉止從容,笑容謙和,他穿一身月白色長衫,頭戴庶人帽,背後背了一個不小的長方形竹簍,已經破了幾個洞,露出裡面的書籍和兩套替換衣服的一角。
竹簍旁掛了一把長劍,看上去更像是裝飾品。
竹簍上方,還站著一隻打瞌睡的鳥。
它有著青色的羽毛,喙短而黃,形若喜鵲,卻小了些,頭頂上是鮮豔奪目的紅冠——它應該是困得不行了,此刻閉了眼睛,隨著中年文士的走動,就站在竹簍上一搖一晃的,給人的感覺,似乎隨時都可能會掉下來。
那文士隨著入城的隊伍,來到城門前,接受檢查。
守門計程車卒一看這打扮氣質,就知道是趕來參加鄴城的端午文會的,也不為難,不曾怎樣認真搜揀,只收了五文錢的過門稅,便放了進去。
只是等他過去了,卻又忍不住看了一眼那竹簍旁掛的劍,不由笑笑搖頭。
出門在外的人,會帶上武器防身,本是正常,畢竟這天下雖然大體太平,但即便是承平如魏郡,地方闊達兩千裡,戶口也只有千萬戶而已,事實上人們只是零散的聚居,而在人類的活動軌跡之外,還有大片大片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
那些地方,縱是沒有盜賊聚嘯,也有數不清的山精妖怪。
旅途總是兇險的。
但以此人的身形、氣質而言,看見他的人都會懷疑他能不能舞得起劍來。
入城之後,那文士找了處食肆,吃了一碗湯餅填飽肚子,會了帳出門,這才叫醒了自己背後竹簍上那鳥,命它指路。
然而其實它也不知道該怎麼走。
它只在飛的時候能找到地方。
於是文士無奈,只好尋了路人打聽一番,這才認準了道路,直奔城北的帽兒巷而去。
約莫半個多時辰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幽靜的帽兒巷,過去叩響了“趙宅”的大門,待門人開啟門,他拱手,客客氣氣地道:“還請稟告貴主人一聲,故人河東吳仿,前來拜會。”
***
再求幾張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