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古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二十九日,陸洵趕在四月底,就在自己的新宅子裡,正式對外舉辦了《小松》的「初讀」會。
除了之前《行路難》「初讀」時的眾人悉數到齊之外,來的還有本地兩個小世家的傑出子弟,並汝南周氏四人。
那兩個名額,是賣出去的,賣了九千兩銀子。
至於周氏,儘管周本中依舊只是被羈押在縣衙的大牢裡,“斬監候”的判決尚未透過太守府並上報刑部,算是還沒落地,但畢竟該周靖周縣令辦的事情,他還是很認真的去辦了的,陸洵自然要信守承諾,給了第四個名額。
這一次的「初讀」會,陸洵實際到手兩萬一千兩銀子。
以至於連他都不得不感慨,要真是能敞開了賣,自己很快就會成為當今天下最富有的人——超過當今四大帝國的皇室,都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事實上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三星四星的詩作問世,已經牽動世人之心,卻到底還沒有大的妨礙,頂多就是各大世家都很願意跟自己做些交易罷了,互惠互利的事兒,但要是五星六星之詩一出,那事情就會迅速變化。
到那個時候,很可能局勢就不是自己能輕易掌控的了。
還了郭芬六千兩買宅子的錢,剩下的自然就算是剩下了,全部交給陸老孃掌管,作為家裡之後的生計支出。
並且在此之後,陸洵正式邀請路寧來為自己管家。
路寧連一丁點猶豫都沒有,便慨然應下。
不管是汝南周氏,還是本地那兩位小世家的子弟,都還惦記著陸洵另有一首四星之文《讀孟嘗君傳》的「初讀」沒辦,臨走之前,都是殷勤致意。
但陸洵已經決定,接下來就不賣銀子了。
在世俗社會中生存,簡直是一舉一動都離不開銀錢,但銀錢這個東西,卻也只能管這個用,到了一定數目之後,再多了就純粹是數字了。
他需要一些更有用的資源。
譬如,據說汝南周氏手裡掌握有十三種仙藥的種植技術,這甚至是他們歷經千年一直到現在都屹立不倒的核心根基之一,想要種植技術,固然人家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賣的,也絕不願意拿出來交換,但要求從他們手裡交換一些成品丹藥呢?總是可以聊聊的吧?
對於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修行者而言,丹藥都是絕對的硬通貨了。
時間進入五月。
鄴城這邊的雅會文會,舉辦的越發頻繁了。
各路大大小小的世家,無不召集本地的文人名士們,以各種名目來舉辦文會,甚至鄴城之外,魏郡各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們、名士們,也都紛紛趕到鄴城,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文會中去。
大家都在為端午節那一日的銅雀臺文會預熱。
在一年而言,那是僅次於中秋節太守大宴銅雀臺的一次頂級盛會了。
各家名士、詩人,都傾盡全力,把憋了半年的壓箱底的詩作拿出來,希望能夠嶄露頭角,最好能拿到高一點的星級評定。
而各路世家在這個時候,也都很願意用心地與名士詩人們宴飲、交流、拉攏,當然,還有交易——前面大約都是鋪墊,最終目的都是交易。
陸洵對此毫無感覺。
他只是從自家老孃口中得知,最近鄴城的牛羊肉價格飆漲。
事實上這是每年的慣例了——真正的大族世家,自家旗下各種產業都是有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根本就無需對外購買,也因此,他們的大肆宴飲,並不至於影響到市面上的牛羊肉價格,但架不住就連一些小的家族也借這個名士雲集的機會,對各路名士施以拉攏,因此越是臨近端午,整個鄴城就越是酒肉飄香,那各類食材的價格自然是一路飛漲。
除此之外,陸洵接到了許多的請柬和拜帖。
是真的好多!
路寧那裡很快就攢了好幾摞。
一首四星之詩、一首三星之詩,外加一片四星之文,陸洵在短短的半個來月的時間內,就公開地拿出瞭如此輝煌的成就,就算是有些名士們非得要不承認,也架不住各路大大小小的世家們,都是眼饞的。
偏偏陸洵一向深入簡出,之前又剛剛遭遇了刺殺,與各家的交情並沒有來得及建立起來。那這個時候,若誰能搶在第一個請他到場,自家的文會毫無疑問會馬上成為整個鄴城,乃至整個魏郡的焦點所在。
若他在文會上還能再寫一首詩,那就真的是要一時間名動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