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是我把……

好吧,再想想,詩歌這個東西,向來都不是簡單的以體量、以辭藻來取勝的。

作詩、寫文,首重立意。

這是個境界的問題。

其次結構,或者說是節奏。

這是個藝術的問題。

最次才是格律、韻藻、修飾,等等。

這才輪到技術的問題。

技術這個東西,是用來表現藝術的。

而藝術,也只是境界的外延。

《靜夜思》雖然簡單,但是卻簡單到能夠直入人心,並且流傳千古,以至於人人都會背誦,詩雖小,份量並不小。

那所以,自己剛才獲得的反饋和獎勵就是……一次「大悟」!

我的天!

說明可行!

完全可行!

陸洵心中激盪難耐,當下忍不住直接回到床邊,盤膝趺坐,閉上了眼睛。

隨著他迅速的入定,運起那功法,很快就有一幅畫面在他腦海中出現——一切都猶如剛才《沁園春·落雁橫空》時那樣。

只不過這一次,畫面變成了另外一副。

月光溫柔地灑在天地之間,照在寂靜寥落的庭院裡。

蟲鳴唧唧。

一青年文士踱步院中,不時抬頭看向那明亮的月亮,然後又低頭,沉默無語。

思故鄉!

在天地氣機的「感知」和「共情」的加持下,陸洵很快就沉浸到這首詩所塑造和描繪出的畫面中去。

於是那之前被灌入他體內的那海量的「文氣」,被他飛快地消化和吸收。

一次「大悟」!

此間的修行者,以領悟「文氣」為修煉之始,以「開竅」為修煉之基,「開竅」之後,便要每日透過閱讀、朗誦、體察、感悟那些星級作品,當然,還要透過適當的修行法門,來吸納天地之間的「文氣」。

積累許久之修行,可得一「小功」。

積累三「小功」,方可得一「大功」。

如此類推,直至三「大悟」,累積成一「頓悟」。

這一「頓悟」,即是升騰之根基。

人體內有一百零八星宮,一「頓悟」,可點亮一處「星宮」。

一旦點亮一處,即由「開竅」,跨入「點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