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城外,公孫瓚大營中。

作為勝利的一方,公孫瓚此時卻沒有太多喜悅之情,因為他發現,整個幽州境內心向劉虞的人比他預想的還要多太多!

從劉虞戰敗開始,公孫瓚探知到不少郡縣已經自發出兵往漁陽趕來,如果讓這些兵馬與劉虞匯合,以公孫瓚手中現有的兵力,想要打下漁陽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其實對現在的公孫瓚來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以北平為根據,往東收攏遼東四郡,然後依靠遼東四郡的土地緩緩發展自身,之後再西進漁陽逐步蠶食幽州剩下的地界。

這是最保守也是最穩妥的辦法,但對於公孫瓚來講,他顯然並不喜歡這種穩妥保守的辦法,他直接選擇了最激進的做法。

打下漁陽!

只要趁著劉虞實力最薄弱的時候打下漁陽,那分散在幽州各處的反抗勢力很快就會被逐個消滅,屆時一統幽州全境也會比劉虞尚在時要容易很多。

冒險因子幾乎刻到了公孫瓚的骨子裡,在與異族作戰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以少擊多以弱勝強將自己陷於險境,但每一次笑到最後的都是他,所以他相信這次乘勝追擊絕對能讓他的戰果繼續擴大。

哪怕有不少的隊伍已經在前往漁陽的路上了。

哪怕那個令他感到不安的潘鳳也在進兵漁陽的路上!

說起來,那麼多前來漁陽支援的隊伍中,公孫瓚也就忌憚潘鳳這一支罷了,至於其他幽州本土的支援隊伍,公孫瓚只覺得麻煩,而沒有感到棘手。

若是沒有潘鳳,他甚至想用圍點打援的方式將所有外部援軍全部消滅,到時候漁陽城中的殘軍哪怕不去動他也沒有關係了。

不過由於潘鳳的出現,讓公孫瓚取消了圍點打援的策略,轉而將目標放在了攻下漁陽一事上面。

漁陽雖然城高牆厚,但劉虞大軍倉皇退入,他們的守城物資肯定沒有充分準備,而且在逃跑途中士卒的軍械也多有丟棄,如今城中的劉虞軍就像一隻斷了牙齒折了利爪的喪家之犬一樣。

這在公孫瓚看來沒有絲毫威脅。

只要在援軍抵達之前,拿下漁陽,所有來援的人包括潘鳳在內,都只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攻城器械打造的如何了?”公孫瓚問道。

“回主公,已經打造得差不多了,給第一批的攻城士卒用已經足夠!”單經估算了一下營中的器械說道。

第一批士卒用過之後肯定會有些損耗,不過那時候補充起來的速度應該也趕得上器械的消耗速度了。

“既然如此,我等明日便攻打漁陽,務必在各路援軍抵達之前拿下漁陽!”公孫瓚沉聲說道。

“諾!”

......

第二天,天色剛亮,公孫瓚的大軍便開動了起來。

當一架架攻城器械被推到前線的時候,城牆上計程車卒臉色都沉重了起來。

經歷過北平一戰,他們的心中對公孫瓚已經有了深深的畏懼,本以為有七八千人守著漁陽,公孫瓚不可能用兩萬兵卒發起進攻,可事實卻是公孫瓚不光攻城了,而且動作還如此迅速!

城牆上,劉虞扶著女牆向外看去。

今天的劉虞氣色比昨天更好了一些,只因夜晚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在內侍將劉虞點醒之後他就明白,只有保持自身的狀態才能鼓舞麾下計程車卒用心作戰,這樣才能有一線生機。

只可惜,距離各方趕來的援軍到達還有一些時間,也不知道麾下的將士守不守得住漁陽的城牆。

“劉公,此處危險,你還是快些下去吧。”一名將領來到劉虞身邊勸道。

他是被劉虞臨時提拔上來的守城將領名叫葛成,因為劉虞軍在北平城外損失慘重,很多高階將領都死在了抵擋公孫瓚的路上,不得已劉虞只能從中下層的將領中找出幾個暫時應付防務,這個葛成便是這樣被選上來的。

與其他將領相比,葛成參軍的日子較長,經歷的戰鬥也相對更多一些,最重要的是人比較沉穩,劉虞相信把城池交給他能夠堅守最長的時間。

面對葛成的話,劉虞很想說他留下來激勵士卒,但想到以往的錯誤決策,他還是選擇了聽從葛成的建議。

“城牆關乎此役勝負,切莫丟了城牆。”劉虞叮囑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