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札記 第五十九章 感悟
章節報錯
西歐去了許多地方,越是古老的名城,越能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羅馬是很特殊的,因為它是一個時代,建城的時候已經聚集了當時的傑出人才;它的建築風格不僅僅影響著羅馬帝國的所有地盤,甚至延伸到歐洲的所有地域。奧地利也很特殊,不過它原本的王就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諸侯,所以維也納的一切恍惚是羅馬的翻版,只不過城市的規劃卻似乎低了些檔次。
除此以外,所有的歷史老城,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石頭房子,都是千篇一律的紅色瓦片屋頂,幾乎都是橫街窄巷,幾乎都是密密麻麻,幾乎都是靠水而建,幾乎都有一座鶴立雞群的教堂,幾乎都有一座風格迥異的市政廳。對於象我這樣獨自遊蕩的浪人,雖然無心考究歐洲的歷史,不過也能猜出個大概。
能成為一個城市,必須聚集一定數量的人,不管是工商或者農作的需要。有人就面臨著吃喝拉撒睡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最終歸於住房。幾百甚至一千多年前,交通運輸極為落後,如果搬運其它地方的建築材料耗時耗資巨大。如果是興建教堂,因為那是神居住的地方,即便沒有鉅富資助但善眾人數眾多也能集資巨大,所以不論使用什麼樣的材料完全可以隨心所欲,不論工程多麼巨大複雜總有信眾前赴後繼傾心盡力。如果是鉅富或者有權勢的人建造他們的府邸或者官邸,因為財力充裕也可以為所欲為,從歐洲甚至世界上任何地方搬運他們想要的材料來建造房子。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而言,利用身邊的材料就是唯一的方法,所以老城裡的絕大多數老房子無一不是就地取材。
曾經有位在歐洲留學生活多年的領隊曾說過,在歐洲所有的建築物不能高於教堂,否則是犯忌諱的因為你住得比神還高。當然這件事情在大城市已經不復存在了,可只要在任何一處鄉村或者小城鎮留意一下似乎就是這樣。在Colmar的時候Christophe也曾說過,他們那裡的房屋屋頂的顏色以及用料是有嚴格講究的。除了政府部門或者有顯赫身世的人外,普通老百姓只能採用泥巴燒成的瓦片做房屋的屋頂。不大曉得Christophe說的能否代表其它地方,但關於建築物,除了材料的限制外,我琢磨著結構或樣式在當時應該有等級或階級之分,不是你想怎的就怎的。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使用泥巴燒製的瓦片建造屋頂,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吹雨淋日曬,泥巴中的鐵元素氧化後變成了鐵紅色。而當時的當政者應該沒有城市規劃,甚至連這個概念都欠奉。恍如若干年前國內的廣漠農村,誰有錢誰想在哪建房建多大的房,隨意!只要你有足夠大的拳頭或者足夠的錢財能保住自己的房子。所以各地的老城都亂哄哄恍如迷宮,所以從高處俯瞰各地的老城都驚人的相似恍如紅色的海洋。
萬物總有因果,廣州城號稱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比歐洲好多的古城都要古老。但是我能帶著小孩或者外來朋友去參觀的地方似乎只有南越王墓博物館裡幾個射燈光圈下的文物以及北京路封在玻璃窗下的一小段路面。請問我能有什麼樣的理由讓我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生我養我的地方曾經有過悠長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換作處身歐洲任何一座古城的老街,隨便坐在街道上任何一家咖啡吧的座椅上,隨便拿著一杯咖啡或者一杯啤酒甚至點根香菸,你就可以毫無阻礙地,慢慢地用你的雙眼感受那些古老的街巷,用你的心去體會那些沉澱著歲月的氣息。
人從自己生活慣了的地方到別人生活慣了的地方遊玩,其實就是為了體驗別人的生活,如果世界上所有地方都一模一樣,也就沒有了遊蕩的衝動,自然也少了許多的故事。